賽後評論:車路士對曼聯
車路士坐鎮史丹福橋迎戰曼聯,在一場緊張有餘但入球不多的紅藍大戰中,干地的球隊笑到最後,以1:0擊敗曼聯。
1. 三後衛陣式成關鍵
在三後衛陣式中,干地著重的是球員位置與位置之間的距離:中路中堅與左右中堅的距離是否足以互相補位、雙防中的企位是否能適時地保護後防等......干地的安排基本上完封了以個人突破和傳中球為主調的曼聯攻勢,絞肉式中場令米希達恩進退為艱,一層又一層的補位令盧卡古陷入重重包圍,也令華舒福的推進變得沒完沒了。在華舒福的入揳長期被重點看顧後,前場僅有的一個支點(盧卡古)也令兩邊的傳中球變得沒有意義。
同樣用三後衛陣式,摩連奴在意的是人數優勢與兩翼衛的闊度:三中堅輪番壓前與中場的配合迫搶,以及兩翼衛在反擊時沿邊線上前,為攻守兩邊帶來人數優勢和用盡球場寬度。在上半場,中後場配合的迫搶,一度讓車路士球員沒有向前推進的空間。然而,未知是摩連奴的安排還是球員的集中力不足,下半場開始沒有了最初的迫搶力度,甚至慢慢縮後至三閘線以後佈防,以致車路士球員在前場有更多空間組織攻勢。反之,其時曼聯三中堅由迫搶轉回低位防守,結果卻因為分工不清晰以及補位上的失誤(艾斯派古達引球推進,鐘斯在出迎對位與後退之間搖擺不定,本來正在看守摩拉達的史摩寧被入揳的巴卡約高引走,遠柱的拜利亦沒有為史摩寧補位),讓莫拉達輕鬆頂入。
2. 盧卡古與摩拉達的比較
當盧卡古陷入車路士球員的重重包圍之中時,摩拉達正在不斷進出曼聯後防,試圖以走動來試探曼聯後防的空隙;當盧卡古嘗試停球為隊友舖橋搭路,卻發現其背身停球能力簡直慘不忍睹時,摩拉達正在靈活運用拉邊走位作邊路組織,以及製造空間讓隊友入揳;當盧卡古走到邊線要球,卻總不能將球傳到隊友腳下時,摩拉達正從邊線入揳到中路接應一個恰到好處的傳中,以一記頭鎚為車路士建功。
誠然,盧卡古已在英超證明自己是入球的保證,但他跟世界級前鋒最大的距離就是,他的大賽表現從未令人滿意過。
3. 中場運轉效率成分野
在過往的比賽,當普巴在陣時,曼聯的中場看起來似乎沒有特別。然而,當沒有普巴的時候,才發現曼聯中場的運轉速度和效率差上了至少一個級別:馬迪不是一個擅於向前傳球的球員、靴里拉的靈氣有如當日奧斯卡一樣,正在一點一滴地被摩連奴消磨、米希達恩和馬達則更擅長最後一傳多於攻守調度。反之,車路士中場運轉高效而簡潔,主因當然是簡迪的復出,另一個原因是巴卡約高逐漸適應英超的執法尺度。今仗干地改打3-5-2,將法比加斯放在攻中位置,讓簡迪和巴卡約高的工作變得更簡單:反擊只需尋找法比加斯作傳球目標就可以了,不必如過往般每每要自己引球推進組織攻勢。
結語
在摩連奴的安排還是球員的集中力不足之間在選擇,筆者更願意相信是前者。安排球員在下半場退守泊大巴力保一分是摩連奴的慣常做法,可惜曼聯後防在迫搶與低位防守之間的轉換未如理想,讓摩拉達有機可乘。車路士在簡迪復出後,中場運轉重拾效率。然而,當簡迪再一次缺陣時,車路士又該如何佈署呢?
Facebook Page: 第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