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式戰術對球員的影響 (13) - 前鋒的轉變
前鋒的轉變
長久以來,前鋒的職責就是入球,球隊可以忍受前鋒全場比賽都碌碌無為,但只要能夠入球,其表現已經合格。至於逼搶、組織等工作,就交由隊友處理,因此,前鋒永遠都是球場裡的焦點人物。
90年代盛行雙箭頭陣式,出產了一眾射術精湛的殿堂級射手:羅馬利奧、朗拿度、巴迪斯圖達、森莫蘭奴丶史岱哲哥夫、奇連士文、伯金、舒利亞、魯爾、蘇加,而截至千禧年代前,前鋒仍然是球隊爭取入球的首選。
踏入千禧年代後,由於中場區域已成各隊兵家必爭之地,陣式選擇亦偏向單箭頭,強調其餘攻擊球員的後上能力,而前鋒的功能亦出現轉變,不再像以往只負責於前場等待隊友供應。除了利用身材優勢作為球隊的進攻支點和衝擊對方防線之外,也需要具備一定的組織和策應能力,走回後場拉開對手防線,製造空間給隊友後上攝入,甚至連入球重責也交由翼鋒或後上攻擊球員分擔,亦因而導致前鋒的入球量下降,久而久之,天生的埋門觸覺和反應也會隨之而減低。
而隨著年齡增長,速度和對抗能力減退時,更難適應現今攻守速率越來越快的球賽,尤其是在頂級聯賽又或在富豪球會效力(近年各支班霸的正選前鋒基本上都是低於三十歲)。於是乎,前鋒唯有慢慢轉型為第二前鋒,讓位給年輕一代,導致現今前鋒球員的球齡(只計算擔任前鋒位置)比以往短,若想繼續擔任前鋒,很多球員都會選擇轉會到次一級的聯賽,例如雲佩斯和普度斯基投身土耳其聯賽。
前場壓逼戰術為高大中鋒的發展帶來衝擊
賓迪基、積遜馬天尼斯,文素基治等禁區殺手在現今戰術下,他們的發展前景大不如前。
兩位同時在效力前度球會時(2012-2015)皆發揮出色的禁區殺手 - 賓迪基(阿士東維拉)和積遜馬天尼斯(波圖),卻不約而同地在上季都因為適應不了新球會的戰術而表現失色,前者淪為後備,後者甚至選擇提早離隊他投。
一般身材高大的中鋒懂得利用身體優勢在前場背身護球後再分球給隊友,然後接應兩翼傳中力壓對手攻門,又或接應長傳利用健碩的身軀阻擋對手後起腳射門。只不過,由於上述兩人的腳下功夫一般兼不善於與隊友作短傳配合,而踢法上又依賴隊友的傳送,加上高普和施蒙尼主張非一般的前場壓逼戰術,令兩者在新球隊裡無論攻守兩方面都顯得格格不入,換句話說,兩人的踢法皆非領隊的心頭好。
撇除前場壓逼戰術,高普在上季刻意在面對實力次一般的對手時起用賓迪基,希望透過入球讓他重新建立信心。只可惜,經過數次門前失機,加上不斷受到傷患困擾,連球員本人也顯得急躁,甚至失去信心,最後在球季完結後便會被球會賣走。
馬體會自2011年由施蒙尼執教後,便成為一支以穩守突擊見稱的球隊,很多比賽的埋門機會比主攻球隊為少,支援前鋒的隊員又不多,非常考驗前鋒的把握力。當出售最理想的中鋒迪亞高哥斯達後,施蒙尼一直在尋找代替品,但文素基治和積遜馬天尼斯的表現都未能令施蒙尼滿意。
2012/13年度球季,文素基治在軒歷基斯麾下踢出精彩的一季,於前場不惜氣力地進行逼搶,進攻時列貝利和洛賓左右兩翼傳中呼應,文素基治於前場得到充足的供應和隊友的支援,踢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及後轉會到馬體會,雖然只效力了一季,但能夠射入20球對球迷和球隊嚴格來說並不算是失敗之作,反之應該是成功收購。但問題是考慮到施蒙尼的超高強度壓逼踢法會導致體力消耗,影響進攻,久而久之更會因肌肉勞損而容易受傷,加上於前場很多時都是單打獨鬥,最終選擇離隊(艾達杜蘭就是基於以上原因離隊)。
來到意甲班霸祖雲達斯,文素基治的確減少了體力消耗,但在更講求防守的意大利足球環境下,前鋒的發揮空間始終有限,很多時都是作為前場的支點,為另一前鋒戴巴拿「開路」,而上季只射入13球,屬近年最低數字。
至於踢法上需要隊友支援的積遜馬天尼斯則是因為適應不了馬體會的穩守突擊和前場壓逼戰術,也跟不上隊友節奏,導致很多時在場上迷失方向,與隊友貌合神離,昔日的門前觸覺漸漸消失,最終更提早轉會至競技水平次一級的中超聯賽。
本以為積遜馬天尼斯可以像前任前鋒艾傑臣一樣,與高拉特、郜林、鄭龍等人於前線以短傳入滲組織攻勢,但奈何廣州恆大這一次錯判形勢,積遜馬天尼斯並不是這類型的球員。前線破門乏力,沙場老將鄭智還未找到接班人,一對中堅拍檔馮瀟霆和金英權又漸走下坡,間接導致廣州恆大於亞冠盃分組賽階段便提早出局。
現代足球已經不再像以往依靠高大中鋒於禁區內衝頂作為進攻殺著,反之,利用中鋒作為前場支點,為身後一眾能傳善射的靈活型進攻球員「開路」才是大勢所趨。
待續...
長久以來,前鋒的職責就是入球,球隊可以忍受前鋒全場比賽都碌碌無為,但只要能夠入球,其表現已經合格。至於逼搶、組織等工作,就交由隊友處理,因此,前鋒永遠都是球場裡的焦點人物。
90年代盛行雙箭頭陣式,出產了一眾射術精湛的殿堂級射手:羅馬利奧、朗拿度、巴迪斯圖達、森莫蘭奴丶史岱哲哥夫、奇連士文、伯金、舒利亞、魯爾、蘇加,而截至千禧年代前,前鋒仍然是球隊爭取入球的首選。
踏入千禧年代後,由於中場區域已成各隊兵家必爭之地,陣式選擇亦偏向單箭頭,強調其餘攻擊球員的後上能力,而前鋒的功能亦出現轉變,不再像以往只負責於前場等待隊友供應。除了利用身材優勢作為球隊的進攻支點和衝擊對方防線之外,也需要具備一定的組織和策應能力,走回後場拉開對手防線,製造空間給隊友後上攝入,甚至連入球重責也交由翼鋒或後上攻擊球員分擔,亦因而導致前鋒的入球量下降,久而久之,天生的埋門觸覺和反應也會隨之而減低。
而隨著年齡增長,速度和對抗能力減退時,更難適應現今攻守速率越來越快的球賽,尤其是在頂級聯賽又或在富豪球會效力(近年各支班霸的正選前鋒基本上都是低於三十歲)。於是乎,前鋒唯有慢慢轉型為第二前鋒,讓位給年輕一代,導致現今前鋒球員的球齡(只計算擔任前鋒位置)比以往短,若想繼續擔任前鋒,很多球員都會選擇轉會到次一級的聯賽,例如雲佩斯和普度斯基投身土耳其聯賽。
前場壓逼戰術為高大中鋒的發展帶來衝擊
賓迪基、積遜馬天尼斯,文素基治等禁區殺手在現今戰術下,他們的發展前景大不如前。
兩位同時在效力前度球會時(2012-2015)皆發揮出色的禁區殺手 - 賓迪基(阿士東維拉)和積遜馬天尼斯(波圖),卻不約而同地在上季都因為適應不了新球會的戰術而表現失色,前者淪為後備,後者甚至選擇提早離隊他投。
一般身材高大的中鋒懂得利用身體優勢在前場背身護球後再分球給隊友,然後接應兩翼傳中力壓對手攻門,又或接應長傳利用健碩的身軀阻擋對手後起腳射門。只不過,由於上述兩人的腳下功夫一般兼不善於與隊友作短傳配合,而踢法上又依賴隊友的傳送,加上高普和施蒙尼主張非一般的前場壓逼戰術,令兩者在新球隊裡無論攻守兩方面都顯得格格不入,換句話說,兩人的踢法皆非領隊的心頭好。
撇除前場壓逼戰術,高普在上季刻意在面對實力次一般的對手時起用賓迪基,希望透過入球讓他重新建立信心。只可惜,經過數次門前失機,加上不斷受到傷患困擾,連球員本人也顯得急躁,甚至失去信心,最後在球季完結後便會被球會賣走。
馬體會自2011年由施蒙尼執教後,便成為一支以穩守突擊見稱的球隊,很多比賽的埋門機會比主攻球隊為少,支援前鋒的隊員又不多,非常考驗前鋒的把握力。當出售最理想的中鋒迪亞高哥斯達後,施蒙尼一直在尋找代替品,但文素基治和積遜馬天尼斯的表現都未能令施蒙尼滿意。
2012/13年度球季,文素基治在軒歷基斯麾下踢出精彩的一季,於前場不惜氣力地進行逼搶,進攻時列貝利和洛賓左右兩翼傳中呼應,文素基治於前場得到充足的供應和隊友的支援,踢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及後轉會到馬體會,雖然只效力了一季,但能夠射入20球對球迷和球隊嚴格來說並不算是失敗之作,反之應該是成功收購。但問題是考慮到施蒙尼的超高強度壓逼踢法會導致體力消耗,影響進攻,久而久之更會因肌肉勞損而容易受傷,加上於前場很多時都是單打獨鬥,最終選擇離隊(艾達杜蘭就是基於以上原因離隊)。
來到意甲班霸祖雲達斯,文素基治的確減少了體力消耗,但在更講求防守的意大利足球環境下,前鋒的發揮空間始終有限,很多時都是作為前場的支點,為另一前鋒戴巴拿「開路」,而上季只射入13球,屬近年最低數字。
至於踢法上需要隊友支援的積遜馬天尼斯則是因為適應不了馬體會的穩守突擊和前場壓逼戰術,也跟不上隊友節奏,導致很多時在場上迷失方向,與隊友貌合神離,昔日的門前觸覺漸漸消失,最終更提早轉會至競技水平次一級的中超聯賽。
本以為積遜馬天尼斯可以像前任前鋒艾傑臣一樣,與高拉特、郜林、鄭龍等人於前線以短傳入滲組織攻勢,但奈何廣州恆大這一次錯判形勢,積遜馬天尼斯並不是這類型的球員。前線破門乏力,沙場老將鄭智還未找到接班人,一對中堅拍檔馮瀟霆和金英權又漸走下坡,間接導致廣州恆大於亞冠盃分組賽階段便提早出局。
現代足球已經不再像以往依靠高大中鋒於禁區內衝頂作為進攻殺著,反之,利用中鋒作為前場支點,為身後一眾能傳善射的靈活型進攻球員「開路」才是大勢所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