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年代戰術史系列之二十四 - 2018世界盃 (有神無髓的傳控足球 vs 防守戰術一體化)
過去十年,傳控足球一直影響球壇,但來到2018世界盃就出現變化,對上兩屆以傳控為戰術核心的冠軍隊(2010年西班牙和2014年德國)都遇上挫折,而採取務實主義的法國隊就奪得冠軍。究竟傳控足球發展是否到了樽頸?
誠然,以當屆德國隊的人腳,根本不需要拘泥於某一種踢法,但奈何路維卻偏偏執著於傳控足球,甚至乎走火入魔,結果連累德國隊成為繼2002年法國,2010年意大利,以及2014年西班牙之後,第四支於分組賽出局的衛冕冠軍。
沒有壓迫的傳控足球
跟2014年的西班牙一樣,德國隊今屆同樣因前場壓迫乏力而未能踢出傳控足球的精髓(3P:Possession ✔️, position✔️, pressure❌)。
防線推得太前,基本上只得一對中堅留在中圈區域,兩閘身後留下大遍空間,對方只要大腳長傳便可直搗皇龍,直插德國隊心臟;加上無論是添姆雲拿、湯馬士梅拿、達斯拿、奧斯爾、萊斯,哥列斯卡,全都在前場失去球權後,未能即時作出集體壓迫,往往只見一兩位球員向對方施壓,但其他隊友就沒有進行遮線,結果被對方輕鬆把皮球過渡到中場線。
下圖是德國對墨西哥的球員位置圖
下圖是德國對墨西哥的比賽截圖,深色圓圈代表兩閘跟中堅之間的空檔。
下圖是德國對墨西哥0:1的入球過程
墨西哥當時進行反擊,德國隊完全沒有球員在中圈壓迫小豆,讓小豆輕鬆分邊,奧斯爾看管古亞達度,沒時間兼顧身後的羅沙路,而甘美治又因為上得太前導致未能回追羅沙路。結果,墨西哥就憑著熟練的反擊配合成功取得入球。
踩鋼線式的戰術佈置,鬆散的前場壓迫,強差人意的傳接配合,舉棋不定的攻擊組合,結果令爭標熱門早早被打道回府,路維和教練團絕對責無旁貸。
變奏失效
傳控足球另一特色是當比賽進入僵局的情況下,變奏是唯一出路。只可惜,原本能夠為德國和西班牙在關鍵時刻提供變奏功能的球員,不是表現未如理想(阿辛斯奧),就是機會太少(布蘭特對南韓只上陣12分鐘),甚至沒有機會(盧卡斯華斯基斯,沙奧尼古斯)。如是者,當南韓和俄羅斯習慣了比賽節奏和進攻套路的情況下,加上以弱對強,心理包袱落在強隊一方,強隊只會越攻越急,結果被對方有機可乘。
防守戰術一體化
當屆世界盃出現不少在賽前被看低一線的球隊最終能取得和局,甚至以弱勝強,主因是防守戰術一體化。
作為當屆賽事控球率,傳球次數和成功率首兩名的球隊,西班牙和德國同樣在最後一場賽事受制於俄羅斯和南韓的低位防守戰術。
下圖是2018世界盃各隊場均控球率
下圖是2018世界盃各隊場均傳球次數和成功率
1)Mid-block 企位
面對德國隊從後場組織攻勢時,南韓隊防線會推前至後場30碼區域,一對前鋒孫興慜和具滋哲就在中場線向對方控球球員施壓,三線距離維持大約25碼。而當對方轉向時,南韓隊球員橫移一致,寧願讓出一邊邊線真空,都需保持中路防守的密集性。
下圖是南韓對德國時,南韓球員的防守企位圖,4-4-2陣式
俄羅斯的情況比較特別,在世界盃開賽前夕因有數名中堅陸續因傷退出,加上老將回歸,令球隊唯有由三中堅改踢四人防線,直到出線16強對西班牙才「重施故技」。
跟南韓隊一樣,俄羅斯球員在西班牙進行buildup play時,會維持5-4-1密集企位,令對方難以在中路找到推進空間。
下圖是俄羅斯對西班牙時,俄羅斯球員的防守企位圖,5-4-1陣式
下圖是俄羅斯球員面對西班牙球員把皮球轉向時,球員仍集中在中路佈防
2)低位防守
南韓和俄羅斯的低位防守戰術大致相同,三名中堅(或雙中堅+防中)的企位主要圍繞禁區中路12碼點位置,緊貼對方中鋒和後上球員。兩閘負責守住兩邊大禁區角,以防對方內切入禁區。
邊線方面,兩名邊中場會根據皮球路線移動,例如當對方在左邊進攻時,守方的右中場會跟右閘一起防守,避免出現人數不足情況,而守方的左中場則會收入左邊禁區角位置,跟左閘一起以防對方突然轉向。此外,在禁區頂亦會安排至少兩至三名球員,阻擋對方遠射和堵截直線傳送。
下圖是南韓對德國的低位防守位置圖
下圖是俄羅斯對西班牙的低位防守位置圖
3)禁區內人多好辦事
德國隊於當屆賽事的側擊戰術是先在左邊製造人數優勢overload,然後轉向右邊給甘美治傳中。甘美治是德國隊傳中次數最多的球員,多達31次,但當中只得4次成功傳給隊友攻門。除了添姆雲拿受到對方嚴密看管之外,對手在禁區內的密密麻麻防守網亦是另一主因。情況就如下圖南韓隊安排多達6名球員在禁區內應付甘美治的傳中球,前後柱都有足夠人手。
4)封鎖half space區域傳送路線
俄羅斯面對西班牙時安排球員身處half space區域(下圖紅色區域),阻礙對方作出滲透性傳送,減少對方入攝閘位跟中堅之間的空位。
5)犯規戰術
除了防守企位外,部署過的犯規戰術亦有助阻止對方推進。
下圖是南韓和俄羅斯的犯規位置圖,兩隊的主要犯規位置都集中在兩邊邊線,減少在禁區邊位置(南韓只得一次)。
6)打斷節奏
德國和西班牙以不斷在中場區域遊走迎球的卻奧斯和高基來控制比賽節奏。有見及此,南韓領隊申台龍和俄羅斯領隊卓捷蘇夫就吩咐所有身處最近兩者的球員都要進行壓迫,結果令卻奧斯和高基未能有效地調整比賽節奏,迫於無奈把皮球交給其他隊友完成「任務」。
下圖中,當卻奧斯引球推進時,南韓球員立即進行壓迫
下圖中,當高基控球時,俄羅斯球員立即進行遮線,令高基不得不傳給其他隊友。
要光復傳控足球,3P缺一不可,當中(pressure)壓迫是導致傳控足球有神無髓的關鍵。在現今密集式的賽程下,球員經過漫長的球季消耗後再迎接國家隊賽事,本已身心俱疲,再加上越來越多對手懂得封鎖half space區域,打亂positional play運作,令傳控足球發展之路越來越難行。過去十年,傳控足球由盛轉衰,下一個十年,又會怎樣?
各位球迷亦可到Youtube搜尋 - 戰術TSA,觀看今集戰術影片分析。
又或瀏覽以下Facebook 專頁 - 戰術TSA
https://m.facebook.com/pages/category/Coach/戰術TSA-389071711722604/
誠然,以當屆德國隊的人腳,根本不需要拘泥於某一種踢法,但奈何路維卻偏偏執著於傳控足球,甚至乎走火入魔,結果連累德國隊成為繼2002年法國,2010年意大利,以及2014年西班牙之後,第四支於分組賽出局的衛冕冠軍。
沒有壓迫的傳控足球
跟2014年的西班牙一樣,德國隊今屆同樣因前場壓迫乏力而未能踢出傳控足球的精髓(3P:Possession ✔️, position✔️, pressure❌)。
防線推得太前,基本上只得一對中堅留在中圈區域,兩閘身後留下大遍空間,對方只要大腳長傳便可直搗皇龍,直插德國隊心臟;加上無論是添姆雲拿、湯馬士梅拿、達斯拿、奧斯爾、萊斯,哥列斯卡,全都在前場失去球權後,未能即時作出集體壓迫,往往只見一兩位球員向對方施壓,但其他隊友就沒有進行遮線,結果被對方輕鬆把皮球過渡到中場線。
下圖是德國對墨西哥的球員位置圖
下圖是德國對墨西哥的比賽截圖,深色圓圈代表兩閘跟中堅之間的空檔。
下圖是德國對墨西哥0:1的入球過程
墨西哥當時進行反擊,德國隊完全沒有球員在中圈壓迫小豆,讓小豆輕鬆分邊,奧斯爾看管古亞達度,沒時間兼顧身後的羅沙路,而甘美治又因為上得太前導致未能回追羅沙路。結果,墨西哥就憑著熟練的反擊配合成功取得入球。
踩鋼線式的戰術佈置,鬆散的前場壓迫,強差人意的傳接配合,舉棋不定的攻擊組合,結果令爭標熱門早早被打道回府,路維和教練團絕對責無旁貸。
變奏失效
傳控足球另一特色是當比賽進入僵局的情況下,變奏是唯一出路。只可惜,原本能夠為德國和西班牙在關鍵時刻提供變奏功能的球員,不是表現未如理想(阿辛斯奧),就是機會太少(布蘭特對南韓只上陣12分鐘),甚至沒有機會(盧卡斯華斯基斯,沙奧尼古斯)。如是者,當南韓和俄羅斯習慣了比賽節奏和進攻套路的情況下,加上以弱對強,心理包袱落在強隊一方,強隊只會越攻越急,結果被對方有機可乘。
防守戰術一體化
當屆世界盃出現不少在賽前被看低一線的球隊最終能取得和局,甚至以弱勝強,主因是防守戰術一體化。
作為當屆賽事控球率,傳球次數和成功率首兩名的球隊,西班牙和德國同樣在最後一場賽事受制於俄羅斯和南韓的低位防守戰術。
下圖是2018世界盃各隊場均控球率
下圖是2018世界盃各隊場均傳球次數和成功率
1)Mid-block 企位
面對德國隊從後場組織攻勢時,南韓隊防線會推前至後場30碼區域,一對前鋒孫興慜和具滋哲就在中場線向對方控球球員施壓,三線距離維持大約25碼。而當對方轉向時,南韓隊球員橫移一致,寧願讓出一邊邊線真空,都需保持中路防守的密集性。
下圖是南韓對德國時,南韓球員的防守企位圖,4-4-2陣式
俄羅斯的情況比較特別,在世界盃開賽前夕因有數名中堅陸續因傷退出,加上老將回歸,令球隊唯有由三中堅改踢四人防線,直到出線16強對西班牙才「重施故技」。
跟南韓隊一樣,俄羅斯球員在西班牙進行buildup play時,會維持5-4-1密集企位,令對方難以在中路找到推進空間。
下圖是俄羅斯對西班牙時,俄羅斯球員的防守企位圖,5-4-1陣式
下圖是俄羅斯球員面對西班牙球員把皮球轉向時,球員仍集中在中路佈防
2)低位防守
南韓和俄羅斯的低位防守戰術大致相同,三名中堅(或雙中堅+防中)的企位主要圍繞禁區中路12碼點位置,緊貼對方中鋒和後上球員。兩閘負責守住兩邊大禁區角,以防對方內切入禁區。
邊線方面,兩名邊中場會根據皮球路線移動,例如當對方在左邊進攻時,守方的右中場會跟右閘一起防守,避免出現人數不足情況,而守方的左中場則會收入左邊禁區角位置,跟左閘一起以防對方突然轉向。此外,在禁區頂亦會安排至少兩至三名球員,阻擋對方遠射和堵截直線傳送。
下圖是南韓對德國的低位防守位置圖
下圖是俄羅斯對西班牙的低位防守位置圖
3)禁區內人多好辦事
德國隊於當屆賽事的側擊戰術是先在左邊製造人數優勢overload,然後轉向右邊給甘美治傳中。甘美治是德國隊傳中次數最多的球員,多達31次,但當中只得4次成功傳給隊友攻門。除了添姆雲拿受到對方嚴密看管之外,對手在禁區內的密密麻麻防守網亦是另一主因。情況就如下圖南韓隊安排多達6名球員在禁區內應付甘美治的傳中球,前後柱都有足夠人手。
4)封鎖half space區域傳送路線
俄羅斯面對西班牙時安排球員身處half space區域(下圖紅色區域),阻礙對方作出滲透性傳送,減少對方入攝閘位跟中堅之間的空位。
5)犯規戰術
除了防守企位外,部署過的犯規戰術亦有助阻止對方推進。
下圖是南韓和俄羅斯的犯規位置圖,兩隊的主要犯規位置都集中在兩邊邊線,減少在禁區邊位置(南韓只得一次)。
6)打斷節奏
德國和西班牙以不斷在中場區域遊走迎球的卻奧斯和高基來控制比賽節奏。有見及此,南韓領隊申台龍和俄羅斯領隊卓捷蘇夫就吩咐所有身處最近兩者的球員都要進行壓迫,結果令卻奧斯和高基未能有效地調整比賽節奏,迫於無奈把皮球交給其他隊友完成「任務」。
下圖中,當卻奧斯引球推進時,南韓球員立即進行壓迫
下圖中,當高基控球時,俄羅斯球員立即進行遮線,令高基不得不傳給其他隊友。
要光復傳控足球,3P缺一不可,當中(pressure)壓迫是導致傳控足球有神無髓的關鍵。在現今密集式的賽程下,球員經過漫長的球季消耗後再迎接國家隊賽事,本已身心俱疲,再加上越來越多對手懂得封鎖half space區域,打亂positional play運作,令傳控足球發展之路越來越難行。過去十年,傳控足球由盛轉衰,下一個十年,又會怎樣?
各位球迷亦可到Youtube搜尋 - 戰術TSA,觀看今集戰術影片分析。
又或瀏覽以下Facebook 專頁 - 戰術TSA
https://m.facebook.com/pages/category/Coach/戰術TSA-38907171172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