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冠(決賽)戰術分析系列(3) - 國際米蘭

由傳奇教練Helenio Herrera執教的國際米蘭於60年代中期(64,65,67)先後3次殺入歐冠決賽,並成為繼皇家馬德里和賓菲加之後,第3支成功衛冕歐冠的球隊。

1964年:初次打入歐冠決賽的國際米蘭在經驗和球員個人能力都不及之前5連冠的皇家馬德里,領隊Helenio Herrera採用低位防守,填重兵於後場,務求以不失球為首要任務。只不過,球隊當時並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防守體系和企位,反而更多利用毛手毛腳(例如拉衫,踢腳)的犯規戰術阻止對方推進。進攻以反擊為主,Mazzola負責在中場控球等待隊友,然後分邊再後上;巴西翼鋒Jair頻頻在右路快放,可惜中鋒Milani搶點能力一般。國際米蘭全場起腳次數不多,但Mazzola和Milani兩次禁區頂突如其來的遠射卻接連破網,加上對方清道夫Santamaria一次解圍失誤,被Mazzola反搶成功,射入奠定勝局一球,以3:1擊敗皇馬,首次稱霸歐洲。

1965年:滂沱大雨,比賽場地極之濕滑,嚴重影響兩隊發揮,人前波後情況屢見不鮮。相比起上屆決賽,國際米蘭球員今場明顯減少犯規戰術,專注在final third嚴密佈防,同時間Catenaccio十字聯防體系漸見雛形。1-3-3-3是Helenio Herrera經常採用的陣式,此陣式是把一名後防球員定義為libero,意即「自由人」位置介乎於門將與3名後防球員之間,負責指揮後防線及緊貼對方射手,

Helenio Herrera 安排Picchi 擔任自由人,配上助攻力超強的左後衛Facchetti,加上善於突破的翼鋒Jair願意不惜氣力協防,配上射手Milani,以及一眾具備良好戰術執行能力及紀律性的隊員,令球隊得以把Catenaccio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終,國際米蘭在決賽憑著翼鋒Jair上半場一次在禁區邊起腳,門將Costa Pereira受地面濕滑影響甩手入網,以一球小勝實菲加,成功衛冕。
1967年:十字聯防陣被徹底瓦解的一戰。國際米蘭雖於開賽數分鐘後便憑著12碼先開紀錄,但其後被排出4-2-4陣式的些路迪全場圍攻,射門次數更多達40次,在決賽上是一個很誇張的數字,最終久守必失,反勝為敗。

以下是1967年國際米蘭對些路迪採用十字聯防的比賽片段
https://ve.media.tumblr.com/tumblr_qbzyhcuVSh1vhu5dn_720.mp4
以下是1965年決賽國際米蘭防線如何以人數優勢阻止皇馬進攻片段
https://ve.media.tumblr.com/tumblr_qbzyzvtrZv1vhu5dn_720.mp4

各位球迷亦可到Youtube搜尋 - 戰術TSA,觀看今集戰術影片分析。
又或瀏覽以下Facebook 專頁 - 戰術TSA
https://m.facebook.com/pages/category/Coach/%E6%88%B0%E8%A1%93TSA-389071711722604/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