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 2020數據陣式戰術資料庫 (3)
來到最後一集,將會從陣和戰術分析各支球隊表現。
2)陣式
還記得2018世界盃時4-2-3-1陣式仍是大勢所趨,但三年過後,三中堅/五後衛已經越來越多球隊使用。以下是今屆賽事各支球隊的常規陣式:
3-4-2-1🇩🇰🇷🇺🇲🇰🇵🇱🇩🇪
3-4-1-2🇨🇭🇧🇪🇳🇱
3-1-4-2🇦🇹
3-5-2🏴🇭🇺🇺🇦 5-3-2🇫🇮🇲🇰
4-1-4-1🇹🇷🇺🇦
4-2-3-1🏴🇦🇹🇲🇰🇺🇦🏴🇭🇷🇨🇿🇸🇰🇵🇹
4-3-3🇮🇹🇪🇸🇺🇦🇫🇷
4-4-2🇸🇪
誠然,基於臨場變化萬千,加上換人名額增至5人,領隊可按照局勢發展透過換人來改變踢法/陣式和球員企位。因此,或許用開局陣式來形容現代足球更為貼切。
堅持
國家隊跟球會不同,球會可因應領隊戰術所需而改變風格,但國家隊始終會根據國民身型特質和長年累月建立的青訓體系而確立一種足球文化。因此,每逢國際大賽都總會找到一些國家隊對陣式踢法的堅持:例如🇸🇪歷久不變的4-4-2可說是現代足球的「清泉」,🇪🇸4-3-3對傳控體系的執著。
轉陣
🇺🇦在分組賽中陣式場場不同,進入淘汰賽階段又改踢3-5-2,某程度上反映出領隊Shevchenko舉棋不定,或者可以當作針對性部署。🇫🇷🏴都曾經在16強階段轉陣三後衛(🏴在決賽亦轉為三後衛),效果好壞參半:🇫🇷因當時左閘缺人才轉陣,🏴則因慣性遇上強敵便轉陣。
3)戰術
隨著國際大賽入圍名額增加,各國參與機會提升,加上全球一體化,越來越多球隊願意花費培養足球教練和改革國內青訓系統,甚至聘用外籍教練接受不同文化和思維,例如香港隊。再者,近幾屆大賽已經證明過一個有系統的青訓體系和教練團的確有助提升實力較弱球隊的表現,特別在防守表現上,例如2016歐洲國家盃🇮🇸,2018世界盃🇰🇷,2019亞洲盃🇵🇭🇻🇳🇶🇦,今屆🇭🇺。
戰術演變是相生相剋
基於對上十年越來越多球隊透過positional play利用half space區域創造機會,圖3(zone 13,15,6,8)。
於是很多球隊便開始尋求對策,例如透過三中堅或五後衛填補空隙,其中一個經典例子是2018世界盃🇰🇷vs🇩🇪,🇷🇺vs🇪🇸。
而當越來越多球隊懂得透過訓練有素的企位/補位來封鎖空間,攻方要破解密集低位防守,通常會安排擅長盤扭的球員(🏴Sterling)在final third扭過/牽制對手;利用翼鋒/閘位/邊中場在half space和邊線之間的頻繁換位配合來拉散對方防線;又或安排球員充當false nine(今屆決賽下半場的🇮🇹Insigne)在zone 14區域後徹至中場增加中路人數優勢,讓其他隊友後上攻門。如是者,現代足球的戰術趨勢就像攻守雙方不停地發掘層出不窮的手段來爭取勝利。
在足球發展歷史上,每個年代都會出現代表性的球隊和踢法帶領潮流(例如70年代🇳🇱全能足球,80年代末AC米蘭區域聯防,90年代初巴塞隆拿pressing/possession/positional play),然後隨著球員離合/競技狀態下滑/受傷患困擾等因素,以及被對手找到克制方法而瓦解。戰術演變相生相剋,這就是足球引人入勝之處。
- Fullback成破密集關鍵
隨著擅長盤扭的球員越來越少,充當false nine又需要悟性和時間磨練,這對於集訓期不足一個月的國家隊未免強人所難。於是,很多球隊便研究如何運用閘位跟其他位置的配合來破解密集防線。
inverted wing back
為了增加在half space區域的人數優勢,🇮🇹🇩🇰🏴分別安排Spinazzola,Maehle,Shaw在比賽中從左邊邊線走進zone 13,當中前兩者更是逆足(右腳踢左閘),優勢是引球推進時會自然地斜cut入中路,為Insigne和Damsgaard 跟對方閘位製造單對單機會。而Shaw則因球隊一對中場中Declan Rice + Kalvin Philips 缺乏推進能力,而需要經常遊走於zone 5和zone 13,殺對手一個措手不及。此外,基於inverted wing back出現在half space區域(6,13,8,15),此舉亦有助提升球隊回防速度,阻止對方反擊機會。
Overlapping fullback
🇳🇱因缺乏具突破能力強的翼鋒,唯有利用衝刺力強的Dumfries,再透過左邊建立人數優勢(F. De Jong, Blind, Depay)形成strong side,然後看準時機轉向weak side給Dumfries突襲。
🇩🇪採用控球在腳踢法,後上時機準繩兼傳中質素有保證的Gosens便成為球隊變奏的重要棋子。此外,Gosens亦會經常走入禁區接應右路傳中攻門。
值得留意的是🇳🇱🇩🇪都在使用三中堅的情況下讓Dumfries和Gosens盡情壓前助攻。
使用四人防線的🇪🇸依靠Jordi Alba(直線落底)跟Pedri(斜走入half space)的配合來撕破對方防線,加上熟練的positional play往往能夠透過兩三下傳接換位便製造左路單對單局面。
或許足球戰術是一個循環,現代足球很多時都會採用舊有戰術的概念,並把它細緻化,甚至換上新名字。就以閘位的使用上為例,70年代🇳🇱/Ajax後衛Krol在比賽中已經不斷在左後衛/左中堅/甚至中場轉換位置,一人飾演Overlapping fullback /Auxiliary Fullback/Inverted wing back三種角色。因此,近十年所謂閘位收入中路形成第三中堅(AZP),閘位推上中場協助組織(K.Walker)的說法,其實早在70年代已經發生過,不是什麼新鮮事。
2)陣式
還記得2018世界盃時4-2-3-1陣式仍是大勢所趨,但三年過後,三中堅/五後衛已經越來越多球隊使用。以下是今屆賽事各支球隊的常規陣式:
3-4-2-1🇩🇰🇷🇺🇲🇰🇵🇱🇩🇪
3-4-1-2🇨🇭🇧🇪🇳🇱
3-1-4-2🇦🇹
3-5-2🏴🇭🇺🇺🇦 5-3-2🇫🇮🇲🇰
4-1-4-1🇹🇷🇺🇦
4-2-3-1🏴🇦🇹🇲🇰🇺🇦🏴🇭🇷🇨🇿🇸🇰🇵🇹
4-3-3🇮🇹🇪🇸🇺🇦🇫🇷
4-4-2🇸🇪
誠然,基於臨場變化萬千,加上換人名額增至5人,領隊可按照局勢發展透過換人來改變踢法/陣式和球員企位。因此,或許用開局陣式來形容現代足球更為貼切。
堅持
國家隊跟球會不同,球會可因應領隊戰術所需而改變風格,但國家隊始終會根據國民身型特質和長年累月建立的青訓體系而確立一種足球文化。因此,每逢國際大賽都總會找到一些國家隊對陣式踢法的堅持:例如🇸🇪歷久不變的4-4-2可說是現代足球的「清泉」,🇪🇸4-3-3對傳控體系的執著。
轉陣
🇺🇦在分組賽中陣式場場不同,進入淘汰賽階段又改踢3-5-2,某程度上反映出領隊Shevchenko舉棋不定,或者可以當作針對性部署。🇫🇷🏴都曾經在16強階段轉陣三後衛(🏴在決賽亦轉為三後衛),效果好壞參半:🇫🇷因當時左閘缺人才轉陣,🏴則因慣性遇上強敵便轉陣。
3)戰術
隨著國際大賽入圍名額增加,各國參與機會提升,加上全球一體化,越來越多球隊願意花費培養足球教練和改革國內青訓系統,甚至聘用外籍教練接受不同文化和思維,例如香港隊。再者,近幾屆大賽已經證明過一個有系統的青訓體系和教練團的確有助提升實力較弱球隊的表現,特別在防守表現上,例如2016歐洲國家盃🇮🇸,2018世界盃🇰🇷,2019亞洲盃🇵🇭🇻🇳🇶🇦,今屆🇭🇺。
戰術演變是相生相剋
基於對上十年越來越多球隊透過positional play利用half space區域創造機會,圖3(zone 13,15,6,8)。
於是很多球隊便開始尋求對策,例如透過三中堅或五後衛填補空隙,其中一個經典例子是2018世界盃🇰🇷vs🇩🇪,🇷🇺vs🇪🇸。
而當越來越多球隊懂得透過訓練有素的企位/補位來封鎖空間,攻方要破解密集低位防守,通常會安排擅長盤扭的球員(🏴Sterling)在final third扭過/牽制對手;利用翼鋒/閘位/邊中場在half space和邊線之間的頻繁換位配合來拉散對方防線;又或安排球員充當false nine(今屆決賽下半場的🇮🇹Insigne)在zone 14區域後徹至中場增加中路人數優勢,讓其他隊友後上攻門。如是者,現代足球的戰術趨勢就像攻守雙方不停地發掘層出不窮的手段來爭取勝利。
在足球發展歷史上,每個年代都會出現代表性的球隊和踢法帶領潮流(例如70年代🇳🇱全能足球,80年代末AC米蘭區域聯防,90年代初巴塞隆拿pressing/possession/positional play),然後隨著球員離合/競技狀態下滑/受傷患困擾等因素,以及被對手找到克制方法而瓦解。戰術演變相生相剋,這就是足球引人入勝之處。
- Fullback成破密集關鍵
隨著擅長盤扭的球員越來越少,充當false nine又需要悟性和時間磨練,這對於集訓期不足一個月的國家隊未免強人所難。於是,很多球隊便研究如何運用閘位跟其他位置的配合來破解密集防線。
inverted wing back
為了增加在half space區域的人數優勢,🇮🇹🇩🇰🏴分別安排Spinazzola,Maehle,Shaw在比賽中從左邊邊線走進zone 13,當中前兩者更是逆足(右腳踢左閘),優勢是引球推進時會自然地斜cut入中路,為Insigne和Damsgaard 跟對方閘位製造單對單機會。而Shaw則因球隊一對中場中Declan Rice + Kalvin Philips 缺乏推進能力,而需要經常遊走於zone 5和zone 13,殺對手一個措手不及。此外,基於inverted wing back出現在half space區域(6,13,8,15),此舉亦有助提升球隊回防速度,阻止對方反擊機會。
Overlapping fullback
🇳🇱因缺乏具突破能力強的翼鋒,唯有利用衝刺力強的Dumfries,再透過左邊建立人數優勢(F. De Jong, Blind, Depay)形成strong side,然後看準時機轉向weak side給Dumfries突襲。
🇩🇪採用控球在腳踢法,後上時機準繩兼傳中質素有保證的Gosens便成為球隊變奏的重要棋子。此外,Gosens亦會經常走入禁區接應右路傳中攻門。
值得留意的是🇳🇱🇩🇪都在使用三中堅的情況下讓Dumfries和Gosens盡情壓前助攻。
使用四人防線的🇪🇸依靠Jordi Alba(直線落底)跟Pedri(斜走入half space)的配合來撕破對方防線,加上熟練的positional play往往能夠透過兩三下傳接換位便製造左路單對單局面。
或許足球戰術是一個循環,現代足球很多時都會採用舊有戰術的概念,並把它細緻化,甚至換上新名字。就以閘位的使用上為例,70年代🇳🇱/Ajax後衛Krol在比賽中已經不斷在左後衛/左中堅/甚至中場轉換位置,一人飾演Overlapping fullback /Auxiliary Fullback/Inverted wing back三種角色。因此,近十年所謂閘位收入中路形成第三中堅(AZP),閘位推上中場協助組織(K.Walker)的說法,其實早在70年代已經發生過,不是什麼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