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D - 樓市調控終於對題

新實施的BSD買家印花稅,規定以公司名義及非香港居民的買家,一律要交樓價的15%作為稅款。這可算是梁振英班子執政以來,最為準確的一次對症下藥。

限制外地買家這一條,主要針對來自內地的買家。內地買家到底在這幾年買了多少香港的樓,我們始終莫衷一是,但至少各界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近年香港的一手樓市場,內地買家佔的比例比二手市場來得高很多。這批一手樓全被包裝成豪宅,叫價也以豪宅標準作參考。因為有承接,就算叫價偏離現實,也得以賣個滿堂紅。這帶來兩個影響,一是每一個新樓盤的叫價,都會被其後的發展商所參考,導致一手樓的叫價屢創新高;二是由於新樓盤和同區二手樓比起來出現大幅溢價,讓這批二手樓業主有更大的提價空間。因此針對外地買家,是切切實實打中了問題的關節眼。

至於限制以公司名義買樓也是用得準確的招數,卻有可能誤中副車。用公司名買樓,是不能申請高成數按揭的,不過買樓的各雜項支出卻可扣稅,因此不少有實力的買家都好用此招,而且買賣的都是高價的豪宅。問題是,以公司名義買樓始終不是主流,之前的樓市小陽春起因不是有人偷偷走SSD的法律灰色地帶,反而是因為SSD導致樓盤極度緊絀,令到樓市供求失衡加劇。新限制不會對樓市帶來決定性影響,只是苦了收購舊樓來重建的財團,因為他們收購完再放出去大地產商,也就是賺這十來二十個百分比的利潤。我擔心的是,新招會否弄巧反拙,阻礙了舊區重建的步閥,大幅減慢釋出土地的過程?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