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必須到位──《魔都獵人•骸骨之城》

反派的角色很重要,電影最後或大快人心,或盪氣迴腸,或令人感到無盡婉惜,反派都必須令觀眾憎恨自己,要做到這一點,反派又要能表現出自己的強大。最好的反派例子,莫過於基斯杜化《超人》系列中的光頭反派Lex Luthor。這個角色以凡人之驅,一心要搞垮超人,觀眾看罷,不但沒有感到Lex螳臂擋車的可笑,反而不時要擔心超人的安危。

反派也不一定要才智過人,就如《情陷紅磨坊》(Moulin Rouge!)裡的公爵The Duke of Monroth,雖然他有權有勢,但整天傻傻戇戇,被戲班老闆玩弄於股掌之中,偏偏觀眾總是一見到他就咬牙切齒。這就屬於更高層次的反派演譯了。

反派有時會演得over了,連主角的戲份也走,《蝙蝠俠──黑夜之神》中Heath Ledger演的小丑便是一例。雖然Heath Ledger的小丑從此成為經典,但一提起《黑夜之神》我們卻只會想起不是主角的小丑,整齣電影至此亦可謂被破壞殆盡。

有些劇本比較保險,刻意把反派的角色塑造得模糊,不到最後關頭也不現身,如《七宗罪》的變態殺手、《哈利波特》的佛地魔、《魔戒》的索倫魔王;有的去得更盡,索性不把反派這一重注,押在單一演員身上,例如《叛諜追擊》的反派就是一國的特務機關,《V煞》的反派更是整個政府。反派在這些電影中夠強大夠可恨了,電影也好看,但因為反派角色不夠特出,硬是要評分的話,它們總會令人感覺差那麼一點點。

最差的情況是,導演根本不明白反派的意義,明知電影裡有個經常露面的反派,卻沒有留意這個反派角色是否到位。《幽靈車神》是一例,那個長得活像個小白臉的反派,根本是個跑龍套,主角不消幾下就弄死了它。本文標題提及的《魔都獵人》更是經典的反面教材。

《魔都獵人》的反派就是女主角的親生父親,是所有謎團的關鍵,可以說是比主角還要重要的人物,只是導演實在浪費了他。這個反派到電影中段才跑出來,現身前也佈下了足夠的疑雲,但現身後只令人大失所望。首先他整個人的形象,和他身邊的嘍囉手下完全沒有分別,而他也沒有顯示出過人的強大,就算面對著比自己弱的兒子,也要跌跌撞撞,狼狼瘡瘡才能制服他。而且他非常囉唆,出場後一直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同,卻沒人聽他的,反倒是他要一哭二罵三上吊地要女主角妥協,最後更慘,竟然像個傻子般,一不為神被兒子一腳踢入甚麼魔法洞內,就這樣被人結果。

《魔都獵人》的故事不錯,唯一錯在那反派父親出場一幕的形象設計及佈局,把一個氣吞山河的囂雄,弄成一個氣急敗壞的小家子男人,這不是一粒老鼠屎弄壞一鍋粥,簡直就是整隻老鼠扔入鍋了。反派的任務是要令觀眾憎恨自己,看著《魔都獵人》這個反派,看著最後他那滑稽的死法,我卻不禁心生同情起來。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