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人生到底能否重新開始?」人到中年,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有這樣的疑問。但假如人生能夠重新開始,你或許又會感到好奇,這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究竟從何而來?而我們該如何確定自己的下一步將往何處去呢?
人生,就像一段行旅,每當我們走到一個地方,往往會停下來看一看,這是我要去的地方嗎?前面還有路可走嗎?路是越走越好,還是越走越崎嶇呢?有時回頭看看,或許會十分驚訝自己怎麼會走到這一步?而你,是歸人,還是過客呢?
重新出發,並非否定過去
我想起蕭伯納的故事。蕭翁每回聽到別人介紹他的讚美之辭,往往十分緊張,這並不是因為謙虛,而是他擔心別人介紹的不完整。所以,當我們要肯定一個人的時候,必須用具體的事例來輔助說明,同樣的要批評一個人,也不能無的放矢,一定要找出相關的事例來佐證。所謂具體的事證、事例,就是這個人的經歷、背景和他過去所做過的事,不論是好或壞,都是別人據以評斷他的依據。
換言之,「重新出發」並不代表否定「過去」,而是要以「過去」為基礎,重新規劃未來,如此我們才能把握自己有限的人生,充分地認識自己、實現自我,就如大哲學家尼采所說:「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這句話說的很好,因為在一般人的認知能力中,最困難的就是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驀然回首,對自己這一生為何會走到這一步感到莫名其妙,無力去扭轉,更遑論重新出發了。
曾聽過一個故事說,有位畫家找來許多模特兒,準備畫耶穌與十二門徒的故事,其中長相比較俊美的,就扮演耶穌最年輕的門徒「約翰」,至於那個為了三十元就出賣老師的「猶大」,就找一個不必化妝就很像壞人的模特兒來扮演,可是畫到一半時這個人竟然哭了,別人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幾年前你們畫耶穌的時候,我扮的是那個約翰;沒想到才經過數年,我竟然變成了猶大,這實在太悲慘了。」
相由心生,一個人會從「約翰」變成「猶大」,不會沒有原因的,只是有的人不自知而已。希臘一座很有名的戴爾菲神殿,便有一面牆,牆上面雕著「認識你自己」,可見「認識自己」比我們每天都要做的吃飯、睡覺還重要得多,他們從來不刻「別忘了吃飯」,卻提醒人們一定要「認識自己」,更加說明這件事多麼的重要而不容易做到。然你一旦真正認識了自己,不論將來生活多苦,自然都能夠從容視之,不必太在乎,因為你知道自己當下受苦是為了什麼?值不值得這樣做?
所以談到重新出發,第一要務便是「充分了解自己」,現在的你是這樣子,將來的你會變成怎樣呢?其次是「了解人群」,第三要「了解大自然」,第四則是要多了解所謂的「超越界」領域。
朋友如鏡,照見自己的不足
這世界有很多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民族習性,不易被外人所了解,比如有些地方的人認為女人脖子越長越漂亮,於是在女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套上脖環,一年一年加長,我們看了覺得很奇怪,可是別忘了,古時候我們也把女孩子的腳纏起來,認為「三寸金蓮」最漂亮,外國人看了也覺得很殘忍。
當你去了解別人的時候,才會發現人是最難了解的,不同的民族固然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即使是同一個民族之間,也有很多的思想和觀念的差異,連孔老夫子也常感慨說:「為何沒人了解我呀!」何況是我們呢。所以我們會說:「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因為交到一個好朋友,彼此能夠談心、交心,互相了解,互相砥礪,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時時照見自己的不足,才能夠時時提醒自己要進步,把不足的地方補起來,從而達成自我的超越與提升。
古人說「無友不如己者」,所以交朋友很重要,交到什麼樣的朋友不僅會影響你成為怎樣的人,你的朋友越多,越能夠幫助你自己去開發生命中的不同面向,讓你注意到自己生命裡有哪些特質。就像一個水晶球一般,可以從不同的面向看出這個生命的整體面貌。
交朋友也是一個了解自己、重新出發的好機會。因為通常我們認識一個新朋友,都會希望給他一個好印象,想辦法調整自己的服裝、儀容和表達的方式,就像孟子說過:「如果你穿上堯舜的衣服、說他們說過的話、做他們做過的事,久而久之你就變成了堯舜。」交到一個新朋友,不僅是了解與分享的開始,而且是學習與成長的動力,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意義便在這裡。
愛好智慧,凡事反求諸己
很多人覺得大自然最難了解,天地如此之大,光是地球上的各種生物現象就不容易了解了,怎麼還能掌握地球以外整個宇宙的事呢?甚至宗教裡所說的「超越界」,也就是神明的世界,亦是如此,當人們對神明的了解越多時,就會發現我們對生命的了解越少,這是相對的。
莊子在兩千四百年前已經說了:「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簡直是毫無希望的,恐怕這一生都會完全落空,也可能你一直忘情去追求,而忘記了自己的生命究竟有何特色?
「人生到底能否重新開始?」人到中年,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有這樣的疑問。但假如人生能夠重新開始,你或許又會感到好奇,這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究竟從何而來?而我們該如何確定自己的下一步將往何處去呢?
人生,就像一段行旅,每當我們走到一個地方,往往會停下來看一看,這是我要去的地方嗎?前面還有路可走嗎?路是越走越好,還是越走越崎嶇呢?有時回頭看看,或許會十分驚訝自己怎麼會走到這一步?而你,是歸人,還是過客呢?
重新出發,並非否定過去
我想起蕭伯納的故事。蕭翁每回聽到別人介紹他的讚美之辭,往往十分緊張,這並不是因為謙虛,而是他擔心別人介紹的不完整。所以,當我們要肯定一個人的時候,必須用具體的事例來輔助說明,同樣的要批評一個人,也不能無的放矢,一定要找出相關的事例來佐證。所謂具體的事證、事例,就是這個人的經歷、背景和他過去所做過的事,不論是好或壞,都是別人據以評斷他的依據。
換言之,「重新出發」並不代表否定「過去」,而是要以「過去」為基礎,重新規劃未來,如此我們才能把握自己有限的人生,充分地認識自己、實現自我,就如大哲學家尼采所說:「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這句話說的很好,因為在一般人的認知能力中,最困難的就是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驀然回首,對自己這一生為何會走到這一步感到莫名其妙,無力去扭轉,更遑論重新出發了。
曾聽過一個故事說,有位畫家找來許多模特兒,準備畫耶穌與十二門徒的故事,其中長相比較俊美的,就扮演耶穌最年輕的門徒「約翰」,至於那個為了三十元就出賣老師的「猶大」,就找一個不必化妝就很像壞人的模特兒來扮演,可是畫到一半時這個人竟然哭了,別人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幾年前你們畫耶穌的時候,我扮的是那個約翰;沒想到才經過數年,我竟然變成了猶大,這實在太悲慘了。」
相由心生,一個人會從「約翰」變成「猶大」,不會沒有原因的,只是有的人不自知而已。希臘一座很有名的戴爾菲神殿,便有一面牆,牆上面雕著「認識你自己」,可見「認識自己」比我們每天都要做的吃飯、睡覺還重要得多,他們從來不刻「別忘了吃飯」,卻提醒人們一定要「認識自己」,更加說明這件事多麼的重要而不容易做到。然你一旦真正認識了自己,不論將來生活多苦,自然都能夠從容視之,不必太在乎,因為你知道自己當下受苦是為了什麼?值不值得這樣做?
所以談到重新出發,第一要務便是「充分了解自己」,現在的你是這樣子,將來的你會變成怎樣呢?其次是「了解人群」,第三要「了解大自然」,第四則是要多了解所謂的「超越界」領域。
朋友如鏡,照見自己的不足
這世界有很多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民族習性,不易被外人所了解,比如有些地方的人認為女人脖子越長越漂亮,於是在女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套上脖環,一年一年加長,我們看了覺得很奇怪,可是別忘了,古時候我們也把女孩子的腳纏起來,認為「三寸金蓮」最漂亮,外國人看了也覺得很殘忍。
當你去了解別人的時候,才會發現人是最難了解的,不同的民族固然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即使是同一個民族之間,也有很多的思想和觀念的差異,連孔老夫子也常感慨說:「為何沒人了解我呀!」何況是我們呢。所以我們會說:「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因為交到一個好朋友,彼此能夠談心、交心,互相了解,互相砥礪,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時時照見自己的不足,才能夠時時提醒自己要進步,把不足的地方補起來,從而達成自我的超越與提升。
古人說「無友不如己者」,所以交朋友很重要,交到什麼樣的朋友不僅會影響你成為怎樣的人,你的朋友越多,越能夠幫助你自己去開發生命中的不同面向,讓你注意到自己生命裡有哪些特質。就像一個水晶球一般,可以從不同的面向看出這個生命的整體面貌。
交朋友也是一個了解自己、重新出發的好機會。因為通常我們認識一個新朋友,都會希望給他一個好印象,想辦法調整自己的服裝、儀容和表達的方式,就像孟子說過:「如果你穿上堯舜的衣服、說他們說過的話、做他們做過的事,久而久之你就變成了堯舜。」交到一個新朋友,不僅是了解與分享的開始,而且是學習與成長的動力,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意義便在這裡。
愛好智慧,凡事反求諸己
很多人覺得大自然最難了解,天地如此之大,光是地球上的各種生物現象就不容易了解了,怎麼還能掌握地球以外整個宇宙的事呢?甚至宗教裡所說的「超越界」,也就是神明的世界,亦是如此,當人們對神明的了解越多時,就會發現我們對生命的了解越少,這是相對的。
莊子在兩千四百年前已經說了:「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簡直是毫無希望的,恐怕這一生都會完全落空,也可能你一直忘情去追求,而忘記了自己的生命究竟有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