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P+5E+3H?!
幸福=P+5E+3H?!
預測幸福常常會失望
許多人為自己不能像百萬富翁那樣享受生活而遺憾。財富真的能夠給人幸福嗎?經濟學家對此早有研究:雖然財富可以帶給人幸福感,但並不代表財富越多人越快樂。研究表明,一旦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如衣食住行得到滿足後,那麼每一元財富的增加對快樂本身不再具有任何特別意義(邊際效益遞減)。例如日本,1960年還是一個窮國,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它的人均收入翻了4番,一下子就站在了最富裕的工業化國家行列。然而日本1987年人均幸福指數報告的平均水平不比1960年更高,他們比過去有更多的洗衣機、小汽車、照相機和其他物質享受,但是這並沒有顯著增加幸福的感覺。顯然財富並沒有給人們帶來足夠的快樂,實際上,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整天奔波,比以前更加忙碌了,生活壓力更中了,幸福在哪裡呢?
據美國紐約州的一項調查顯示,開獎前,彩迷都沉浸在假如自己成為幸運兒就如何如何的幻想中,有人甚至在采訪中狠狠地說:“得獎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司買下來,然後把老板炒掉。”搖獎產生的幸運兒在獲獎之後的幾周內,通常都會沉浸在飛來橫財的喜悅中。不過追蹤研究表明,財富並不能帶來長久的快樂,幾年後,那些幸運兒的幸福感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以前還缺乏。幸福在何方?當我們試圖土預測某某東西會讓我們幸福,往往會失望,因為結果常常是錯的。研究幸福的專家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認為,如果你想通過追求浪漫、一輛新車或者一頓奢侈的晚餐而得到幸福的話,可以預言,你必定不能如願以償。
幸福是什麼
這位心理學家認為想用幾個字來定義幸福,無疑是精神錯亂(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很難說清楚它是什麼,但是我知道,當它來臨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哲學家喜歡賦予幸福道德上的涵義,亞裡士多德宣稱,幸福的生活是一輩子都要有善行,如果你是有罪的,你不可能獲得幸福。心理學家不會走得那麼遠,簡單說來,幸福意味著感覺良好。吉爾伯特說:“這種感覺就是當你孫女撲到你的懷裡,當你幫助一個觀光客找到他要去的地方,或者你大快朵頤吃著美味的漢堡、蔬菜沙拉時,體驗到的那種感覺。”(當你和愛人一起散步的時候,當你往孩子嘴裡送蘋果的時候……朋友,你不覺得你是在幸福之中嗎?——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換句話說,每個人體驗幸福時的感覺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只是幸福的緣由。(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托爾斯泰)這意味著幸福是種情感,而情感並不是你總能抓住不放的,情感可以重復呈現,但是不會無休無止。比如恐懼同樣是種情感,當然你不希望你長期處於恐懼之中,那麼對於幸福,它來了又會走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對於追求幸福的方式,往往錯的時候比較多,對的時候比較少。現在閉上眼,讓你認為可以使你幸福的東西一一浮現在眼前:一輛豪華跑車、一次熱帶海擯的浪漫游、一幢綠樹掩映中的鄉間別墅……當你為了這些幸福而奮鬥的時候,研究人員說,可以預測,你可能會犯錯誤。
在對不同年齡階段和社會層次的人群調查以後,研究人員得出了上面的結論。首先參加調查問卷的人,假設自己的願望實現以後,為那時的幸福感打分,做出一個超前性預測。此後研究人員一直對他們的生活變化跟蹤調查。若干年後,當他們實現了願望,獲得汽車、別墅、旅游假期等等之後,再對自己的幸福指數打分。前後兩組數字相減,如果差異為零,那麼他們將會和自己原先設想的一樣幸福。但是當結果出來以後,這種差異幾乎從來沒有為零。這就說明在追求幸福這道題面前,人們的選擇充滿錯誤。那到底有沒有正確的答案呢?
幸福方程式
幸福方程式首先請你平心靜氣地開始回答下面的四個問題:
1.你是否充滿活力,以靈活和開放的心態面對變化?
2.你是否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可以快速地從挫折中恢復過來,重新感到自己有力量掌控生活?
3.生活中基本的需要你是否實現了呢?——例如:健康的身心、不錯的財務狀況、個人安全感、擁有選擇的自由。
4.是否有親密的朋友在需要的時候,被你有力的支持呢?無論做什麼,你都可以沉浸其中,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你能否達到對自己期望的水平,而且鼓勵自己義無返顧地去達到目標呢?
心理雪茄卡爾和皮特設計了上面四個問題,在訪問了1000多人之後,心理學家得出了結論。他們認為,只有愛情、大筆財富或者一份好工作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可以用一個方程式來概括:
幸福=P+5E+3H。
在這裡,P代表個性,比如你的世界觀、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E代表生存,包括健康狀況、財務狀況和交友的情況。H代表更高層次的需要,比如自我評價、期望、雄心和幽默感。
上面第一、二個問題對應的是P即個性,你的個性對幸福的影響不言而喻;第三個問題對應的是E即生存;第四個問題對應的是H即更高層次的需要。假設每題滿分為10分,總分為100分的話,如果你的第一題和第二題的感覺分別為7分、7分,那麼P=7+7=14,如果第三題的得分為6,第四題的得分為7,那麼E=6,H=7。你的幸福指數=14+5*6+3*7=65。有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測試一下自己的幸福指數。
有了計算幸福指數的公式,那獲得幸福的秘訣在哪裡呢?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多數時候,關於幸福的答案就在你周圍的親朋好友中。很多時候,幸福來自和諧的人際關系,而不是物質生活。
因此,吉爾伯特教授建議發展你自己的幸福哲學,而不要接受消費主義哲學,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中隱藏著鼓勵超前消費的陷阱,例如貸款買車、貸款買房(這一點我不同意,作者好像不怎麼懂經濟學,我們應該把握好消費的度而不是完全地拒絕超前消費,理性地尋找一個適應自己經濟能力的消費平衡狀態)、追求時尚服飾、享受更好的食物……(我最討厭那些教唆男性增高、女性豐乳整容的廣告垃圾污染,它們只是惡毒地強化人們的自卑情節,是治標不治本,整容怎麼可能達到完美的效果?一個人如果不能真正從心底裡接受自己、愛自己,割了眼睛還會去割鼻子,結果是讓別人閹割了自己的靈魂和身體,還心甘情願地不斷把錢放進別人的口袋)……一時的消費快感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長期的債務負擔和較大的生活壓力,從而降低自己的幸福指數。
來源: 網絡流傳
預測幸福常常會失望
許多人為自己不能像百萬富翁那樣享受生活而遺憾。財富真的能夠給人幸福嗎?經濟學家對此早有研究:雖然財富可以帶給人幸福感,但並不代表財富越多人越快樂。研究表明,一旦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如衣食住行得到滿足後,那麼每一元財富的增加對快樂本身不再具有任何特別意義(邊際效益遞減)。例如日本,1960年還是一個窮國,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它的人均收入翻了4番,一下子就站在了最富裕的工業化國家行列。然而日本1987年人均幸福指數報告的平均水平不比1960年更高,他們比過去有更多的洗衣機、小汽車、照相機和其他物質享受,但是這並沒有顯著增加幸福的感覺。顯然財富並沒有給人們帶來足夠的快樂,實際上,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整天奔波,比以前更加忙碌了,生活壓力更中了,幸福在哪裡呢?
據美國紐約州的一項調查顯示,開獎前,彩迷都沉浸在假如自己成為幸運兒就如何如何的幻想中,有人甚至在采訪中狠狠地說:“得獎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司買下來,然後把老板炒掉。”搖獎產生的幸運兒在獲獎之後的幾周內,通常都會沉浸在飛來橫財的喜悅中。不過追蹤研究表明,財富並不能帶來長久的快樂,幾年後,那些幸運兒的幸福感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以前還缺乏。幸福在何方?當我們試圖土預測某某東西會讓我們幸福,往往會失望,因為結果常常是錯的。研究幸福的專家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認為,如果你想通過追求浪漫、一輛新車或者一頓奢侈的晚餐而得到幸福的話,可以預言,你必定不能如願以償。
幸福是什麼
這位心理學家認為想用幾個字來定義幸福,無疑是精神錯亂(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很難說清楚它是什麼,但是我知道,當它來臨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哲學家喜歡賦予幸福道德上的涵義,亞裡士多德宣稱,幸福的生活是一輩子都要有善行,如果你是有罪的,你不可能獲得幸福。心理學家不會走得那麼遠,簡單說來,幸福意味著感覺良好。吉爾伯特說:“這種感覺就是當你孫女撲到你的懷裡,當你幫助一個觀光客找到他要去的地方,或者你大快朵頤吃著美味的漢堡、蔬菜沙拉時,體驗到的那種感覺。”(當你和愛人一起散步的時候,當你往孩子嘴裡送蘋果的時候……朋友,你不覺得你是在幸福之中嗎?——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換句話說,每個人體驗幸福時的感覺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只是幸福的緣由。(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托爾斯泰)這意味著幸福是種情感,而情感並不是你總能抓住不放的,情感可以重復呈現,但是不會無休無止。比如恐懼同樣是種情感,當然你不希望你長期處於恐懼之中,那麼對於幸福,它來了又會走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對於追求幸福的方式,往往錯的時候比較多,對的時候比較少。現在閉上眼,讓你認為可以使你幸福的東西一一浮現在眼前:一輛豪華跑車、一次熱帶海擯的浪漫游、一幢綠樹掩映中的鄉間別墅……當你為了這些幸福而奮鬥的時候,研究人員說,可以預測,你可能會犯錯誤。
在對不同年齡階段和社會層次的人群調查以後,研究人員得出了上面的結論。首先參加調查問卷的人,假設自己的願望實現以後,為那時的幸福感打分,做出一個超前性預測。此後研究人員一直對他們的生活變化跟蹤調查。若干年後,當他們實現了願望,獲得汽車、別墅、旅游假期等等之後,再對自己的幸福指數打分。前後兩組數字相減,如果差異為零,那麼他們將會和自己原先設想的一樣幸福。但是當結果出來以後,這種差異幾乎從來沒有為零。這就說明在追求幸福這道題面前,人們的選擇充滿錯誤。那到底有沒有正確的答案呢?
幸福方程式
幸福方程式首先請你平心靜氣地開始回答下面的四個問題:
1.你是否充滿活力,以靈活和開放的心態面對變化?
2.你是否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可以快速地從挫折中恢復過來,重新感到自己有力量掌控生活?
3.生活中基本的需要你是否實現了呢?——例如:健康的身心、不錯的財務狀況、個人安全感、擁有選擇的自由。
4.是否有親密的朋友在需要的時候,被你有力的支持呢?無論做什麼,你都可以沉浸其中,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你能否達到對自己期望的水平,而且鼓勵自己義無返顧地去達到目標呢?
心理雪茄卡爾和皮特設計了上面四個問題,在訪問了1000多人之後,心理學家得出了結論。他們認為,只有愛情、大筆財富或者一份好工作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可以用一個方程式來概括:
幸福=P+5E+3H。
在這裡,P代表個性,比如你的世界觀、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E代表生存,包括健康狀況、財務狀況和交友的情況。H代表更高層次的需要,比如自我評價、期望、雄心和幽默感。
上面第一、二個問題對應的是P即個性,你的個性對幸福的影響不言而喻;第三個問題對應的是E即生存;第四個問題對應的是H即更高層次的需要。假設每題滿分為10分,總分為100分的話,如果你的第一題和第二題的感覺分別為7分、7分,那麼P=7+7=14,如果第三題的得分為6,第四題的得分為7,那麼E=6,H=7。你的幸福指數=14+5*6+3*7=65。有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測試一下自己的幸福指數。
有了計算幸福指數的公式,那獲得幸福的秘訣在哪裡呢?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多數時候,關於幸福的答案就在你周圍的親朋好友中。很多時候,幸福來自和諧的人際關系,而不是物質生活。
因此,吉爾伯特教授建議發展你自己的幸福哲學,而不要接受消費主義哲學,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中隱藏著鼓勵超前消費的陷阱,例如貸款買車、貸款買房(這一點我不同意,作者好像不怎麼懂經濟學,我們應該把握好消費的度而不是完全地拒絕超前消費,理性地尋找一個適應自己經濟能力的消費平衡狀態)、追求時尚服飾、享受更好的食物……(我最討厭那些教唆男性增高、女性豐乳整容的廣告垃圾污染,它們只是惡毒地強化人們的自卑情節,是治標不治本,整容怎麼可能達到完美的效果?一個人如果不能真正從心底裡接受自己、愛自己,割了眼睛還會去割鼻子,結果是讓別人閹割了自己的靈魂和身體,還心甘情願地不斷把錢放進別人的口袋)……一時的消費快感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長期的債務負擔和較大的生活壓力,從而降低自己的幸福指數。
來源: 網絡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