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就”成全“高成”

“低就”成全“高成”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故事: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接到一封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的信。信中說,我是一名大學畢業生,想到美國西部當一名新聞記者,無奈人地生疏,請馬克·吐溫先生幫忙,替我推薦一份工作。馬克·吐溫回信為這個年輕人提出了求職設計“三步驟”:第一步,向報社提出,我不需要薪水,只是想找到一份工作:第二步,到任後努力去干,默默地做出成績,然後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報社能給相應的薪水,我願意留在這裡:第三步,一旦成為有經驗的業內人士,自然會有更好的職位等著你。
  
  據說,這個年輕人按照馬克·吐溫的“三步驟”認真做了,結果在職場不僅得到了“一席之地”,而且獲得了他心儀的“好職位”。開始,“不需要薪水,只想找一份工作”,完全不計較報酬待遇,可說是低得不能再低的“低就”了,但是,由此獲得一個鍛煉自己的工作平台,既可以從中獲得經驗與資歷,又可以借此展現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因此,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不要漠視和放棄初始的“低就”,倘若不踏上這個鍛煉自己的起點,有崗不上,有業不就,蹉跎歲月,“高成”永遠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樓閣,水中之月。
  
  有人說,自己寧可不就業也不“低就”,並不是在乎工資多少,而是考慮工作不對口、大學學習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派不上用場。選擇職業確實要考慮專業才能和個人的興趣,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廂情願、自己所能決定和左右的,“先就業再擇業”也是一種理性的選擇,先解決生存問題,再考慮以後的發展問題。英國泰晤士報的總編輯福格當初到這家報社求職時,就擔任了報社最低級的清掃衛生和收發等工作,由於工作勤奮刻苦,20多年後當上了這家赫赫有名的報社的總編。不想當士兵,只想當將軍,你就是具有將軍的素質和能力,也永遠當不了將軍!這就是古人說的“猛將必發於卒伍”。
  
  擔任《每周電腦報》總編的劉克麗的經歷富有傳奇色彩。1986年,劉克麗最初進《中國電子報》的時候,許多人都看不起她這個跟著丈夫搭配著進報社的外地女孩,不給她采訪的活,整天讓她拖地、洗煙灰缸……直到一天,劉克麗在地上撿起了一張被弄髒的記者招待會請柬,撿起了一條被遺漏的消息,這才撿起了她輝煌的新聞事業。她要求外出采訪,報社領導同意了。也許是撿來的第一次機會,讓劉克麗分外看重。此後,在90年代的北京IT界記者招待會,她幾乎每場必到,每次必定提問,第一個提問。先問問題先走人,她時常是會場中最早退席的記者,給全場留下了一個揚長而去的背影。幾年後,她成為一名出色的新聞記者,再後來,她創辦了《每周電腦報》,自己成了該報的掌門人。
  
  人的職業生涯是個漫長的不斷求索的過程,不要一開始就因志趣等問題而低不成高難就,徘徊在職場之外,消極等待就是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而應“風物長宜放眼量”,抓緊時間積極為職業成功積聚能量。因此,一個“立長志”的年輕人,為了“高成”,在職業的道路上,在畢業之初先“低就”也是大智若愚的表現。



來源: 網絡流傳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