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自己的生命故事

審視自己的生命故事

做為父母,我相信大家都很願意為家庭奉獻心力。但和家人相處,不是光有善意和愛就夠了。

生命當中總有一些難以突破的瓶頸。譬如,我結了婚,成為某人的妻子,我帶著我生命中的故事去組成一個家庭;另外一個生命的個體,他也帶著他生命中的故事。這就難免會發生一些隔閡及困難,因為我的伴侶並沒有和我一起走過我過去的生命,他無法了解這些故事和負擔會帶給我什麼影響?同樣地,我也無法進入他過去的負擔和故事。

做為父母,因我們的成長經驗、背景,在陪伴兒女成長的過程當中,就都會有著我們過去成長經驗的關聯。

我和先生會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先生從自己的成長過程及與家人的關係來看,他給自己家庭的生活主題命名為「嚴肅」。因為嚴肅的家庭造就出嚴肅的兒子,這嚴肅的兒子要帶領自己兒子成長的同時,表現出來的也是嚴肅的面貌。但現代的父母不能因為自己在嚴肅或打罵的家庭長大,就固定於一種情感模式。

而我也從這樣的分享裡檢討自己,我將我的家庭命名為「泡沫」。所謂泡沫,就是浮在上面的都非常光鮮亮麗,隱藏在下面的卻看不到。為什麼呢?我的爸爸是醫師,常有家長帶著孩子來向我父親道謝,父親會很得意地對我們說:「看是什麼大夫開的藥!」,但也有病患卻向他反映:「林醫生,好奇怪,你開的藥都吃了,怎麼還一直在咳,喉嚨好痛。」我爸爸會反問病患:「奇怪!你是不是沒有照三餐吃藥,睡覺前有吃藥嗎?」從爸爸身上,我看到他對我的影響是:「我面子要,裏子也要,很難接受自己的有限。」

因為我死要面子,所以對待孩子就很難去接受他的不足與不能。我只知道我付出很多,卻看不見背後是在對孩子掌控;我為他安排了很多事,一定要他照著我的路走,以滿足我期望。

還有,因為我媽媽很會照顧家人,從小我就是個被寵壞的孩子。這對我的生命有什麼影響?在我的婚姻關係中,我就很懶得做家事,總有好多忙碌的藉口。我這些生命的過程,先生沒機會參與,所以他對我有著「勤快」的期待,因為不了解,所以對我很不諒解,一天到晚罵我很懶惰。

此外,我喜歡和朋友在一起,他不喜歡。他是在嚴肅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他爸爸對人際關係的觀念是「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所以他不喜歡人群,我喜歡人群;他喜歡待在家裏,我喜歡往外跑,因為我的能量來自於喜歡我的朋友,這就是我們的差異。

每個人一定都有許多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是正面的幫助,當然有些會是負面的陰影。父母親之所以難為,是因為父母本身有著過去的故事、包袱,難以自我覺察與擺脫;而父母的相處,對孩子的成長卻是十分重要的。

覺察自己、改變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經驗。想一想,在與家人的關係中,彼此如何互動的呢?家人間的關係是屬於「社會距離」還是「個人距離」?是親密的或者能分享隱私的呢?所謂「社會距離」,就是彼此見了面只是打聲招呼,意即家人和你沒有很多的聯結,彼此沒有生命交關、感覺冷漠,你的內在沒有被愛、被支持,而感到孤單寂寞。

「個人距離」是家人間有些事情能交談溝通;親密關係則像孩子回家還會彼此擁抱。如果孩子會對你說:「爸,我好喜歡我們隔壁班的女生耶!」這就是親子間能分享隱私的關係。如果我們要體察一下自己的生命歷程,過去的沒辦法改變,可是我們可以做新的學習,每一個學習不一定要造成很大的改變。

關鍵在於,家長要先能開放自己,讓孩子能信任你,建立起正向的安全感,而不是只有批評責備,他才敢將心裏的話告訴你。如此我們才能幫助孩子,並讓他開啟良好的人際關係。


來源: 本文摘自泰山文化基金會策劃,慈濟文化出版的《傾聽孩子的心》一書, 作者: 林靜霞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