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決賽第三場賽後點評(一)】:替補戰力的定位和體能消耗的迷思
今早剛打完了總決賽的第三場,賽事移師到騎士的主場舉行,於球迷氣勢、球證幫忙(誤)、JR回魂下主隊打出了不一樣的氣勢。不過在最多領先過7分的情況下騎士依然功虧一簣,於最後三分鐘氣力放盡,一分未得而落敗,場數勇士領先至3:0,奪冠機會高唱入雲。
這一場比賽大家的進攻基本上都打出水準,分差也是三場中最少的一場。當然表面一點的說法我們可以歌頌KD打出巨星級的身價,一人之力射入反超前的三分球,不過筆者認為當勝負在幾球之內(或五分之內)時,勝負關鍵自然就是在細節當中,這一次希望先以體能消耗的角度和大家討論一下。
體能消耗其實是一種很抽象的觀念,體能消耗不像大家打Fifa或2K般,有一條能量棒不停扣減,到了盡頭時就算你按R2想加速球員也不鳥你。體能更多是一種很受外界影響的狀況,當球隊打出氣勢時,身體分泌出的腎上腺素會令你不感覺到疲勞,但當面對逆境時,身體就像一條一直拉緊的橡筋忽然斷裂開一般,累積下來的疲勞會一舉襲來。騎士最後三分鐘一分未得是純粹運氣不佳?還是在更早的時候其實已經種下敗因的種子?
翻開雙方的統計表,有幾個發現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而這也涉及我認為影響今場賽果的細節,就是對替補球員的定位和體能消耗的迷思。
Box Score 連結:http://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boxscores/201706070CLE.html
CLE
James Min:45 P/M:+7
Irving Min:44 P/M:-9
D. Williams Min:3 P/M:+4
Shumpert Min:11 P/M:0
GSW
Curry Min:39 P/M:+11
Durant Min:40 P/M:0
Clark Min:8 P/M:-6
Mccaw Min:3 P/M:+4
這一場比賽大家的進攻基本上都打出水準,分差也是三場中最少的一場。當然表面一點的說法我們可以歌頌KD打出巨星級的身價,一人之力射入反超前的三分球,不過筆者認為當勝負在幾球之內(或五分之內)時,勝負關鍵自然就是在細節當中,這一次希望先以體能消耗的角度和大家討論一下。
體能消耗其實是一種很抽象的觀念,體能消耗不像大家打Fifa或2K般,有一條能量棒不停扣減,到了盡頭時就算你按R2想加速球員也不鳥你。體能更多是一種很受外界影響的狀況,當球隊打出氣勢時,身體分泌出的腎上腺素會令你不感覺到疲勞,但當面對逆境時,身體就像一條一直拉緊的橡筋忽然斷裂開一般,累積下來的疲勞會一舉襲來。騎士最後三分鐘一分未得是純粹運氣不佳?還是在更早的時候其實已經種下敗因的種子?
翻開雙方的統計表,有幾個發現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而這也涉及我認為影響今場賽果的細節,就是對替補球員的定位和體能消耗的迷思。
Box Score 連結:http://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boxscores/201706070CLE.html
CLE
James Min:45 P/M:+7
Irving Min:44 P/M:-9
D. Williams Min:3 P/M:+4
Shumpert Min:11 P/M:0
GSW
Curry Min:39 P/M:+11
Durant Min:40 P/M:0
Clark Min:8 P/M:-6
Mccaw Min:3 P/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