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與現代之間穿梭 大阪的新與舊

要讀通日本的歷史,不得不到大阪。大阪古名難波,又稱浪速,一直是日本的重要港口、城市。遠在公元三世紀末,當時已經有中國與朝鮮使節帶來土木、建築、陶瓷、宗教等文化技術;1583年,豐臣秀吉將天下一統,並以大阪為根據地,建造了巨大華麗的大阪城,以這裏作為日本的政經重地,乃重中之重;及後德川家族掌權,遷都江戶(東京舊稱),大阪經濟仍然活力充沛。

今日的大阪,除了五光十色的高樓大廈、熙來攘往的街道之外,仔細一點走走看看,不難從其建築之中找回昔日歷史的點滴。歷史的場景,會轉化,一段段的歷史連綴成今日所見的古都新貌。走在大阪,就像是尋寶一樣,時時會有新發現,步步都充滿著追尋和獲得的快樂。

梅田藍天大廈 浪漫時尚

建於1993年3月,梅田藍天大廈一直引領時尚。聖誕期間,那裡會化身成為德國聖誕市集,將德國的歡樂帶到日本去。圍著市集逛了一圈,發現這裡的市集準備認真,除了邀請了德國的公司參與之外,攤位佈置、產品選擇方面亦十分德國風。最驚喜的是德國珍藏的酒品都在這裡悉數有售。






走進梅田藍天大廈,我們先搭乘高速的透明電梯直達35層樓,再轉乘長達130多公尺的扶手云電梯。電梯沿著50多度的斜角緩緩上升,像走進時光隧道。

走上39樓,這裡有一排排的椅子,半圓形透明遮棚無阻客人坐享大阪的美景,客人亦可以淺嚐一杯,有不少情侶駐足。頂樓的展望台可以將大阪周圍的街景盡收眼底,包括大阪城、大阪巨蛋、環球影成、明石海峽大橋、淡路島等,美不勝收。





大阪城 跨時代的見證

大阪城,始於豐臣秀吉的年代,正如其他世界上偉大建築一樣,當時花費巨大,由超過一千艘船隻將大量大塊石料從大阪各地運往大阪城而建成。豐臣秀吉去世後,接掌政權的德川家康定都江戶,火燒大阪城。二次大戰中,大阪城未能倖免,城中高樓受損。至1995年全面翻新,才有了今日秀美的面貌。

今日的大阪城,除了大家熟悉的天守閣之外,在冬日期間,更會化身成為為大型畫布,為「光之藝術祭」作佈幕。而大阪城公園亦會化身成為童話花園一般的場所,公園佈置成一條長長的星光走廊,好不浪漫。



大阪市政廳 舊城新貌

參觀市政廳,不免讓一般遊客有種沉悶的感覺。不過與大阪一樣,這裏新舊並融,老建築也可以來得很有活力。說這裏老,因為大阪市政廳有超過100年歷史,當時由商人出資興建,耗資極大。

今時今日,大阪市政廳仍然保留著不少舊日的足跡。升降機、壁畫、建築格局等等悉數保留,劇院聖誕時份會化身成為音樂廳,與市民歡渡聖誕,齊報佳音。這裏參觀每年開放兩次,我們有幸於聖誕前夕來到,碰上開放的日子,在旅遊局的安排下,館長亦親自出來解釋,聽得津津樂道。

舊城新貌,老建築也一樣可以很有活力,大阪市政廳近年就辦了一個叫「大阪光之文藝複興」的運動,用幻變的燈光投射在老建築之上,跟市民、遊客來一場光之饗宴。




戎橋.邂逅

在大阪期間,感謝旅遊局的細心安排,我們入住了道頓堀和心齋橋旁邊的Cross Hotel。這裏地理位置極佳,離心齋橋站不過5分鐘的路程,一下樓就是道頓堀和心齋橋交界,是體驗大阪日與夜的上佳選擇。我們入住的房間,向外看就是固力果的大廣告,可見酒店的地理之便。


從Cross Hotel房間看出去,就是大阪的地標廣告了,可見其地理位置十分方便!

至於道頓堀,原來300多年前有「戎橋」之稱,又被稱為邂逅橋。早在江戶時代,這裡就是藝曲、戲棚的集中地,不論是看戲聽曲的,還是表演者,都喜歡完場後到附近吃一頓暖暖的,所以就形成了至今仍然熱鬧非常的飲食街。

當中,霧笛樓的經典料理、鵓橋風月鐵板上的テコ聲、還是極上的炸串,都能呼喚饕客如我的心。在大小橫丁之間,這裡還有著無數的食店,既熱鬧,又有各種風情,各色其色。

霧笛樓為明治時期的建築






鵓橋風月的大阪燒,即席弄製


鵓橋風月的大阪燒味道十足,材料豐富

小巷.許願

鑽進大阪的大街小巷,只要用心觀察,細心去看,就能發現這裡還保留著大大小小的廟宇,流傳著當地經典的愛情故事。

在心齋橋一帶的法善寺旁,除了有不少善眾對著長滿青苔的「潑水不動明王」許願之外,旁邊的「夫婦善哉」的小店亦是無人不曉。他們創業於明治16年,為本大文豪織田作之助的處女作小說作品之地。據說當時那位作家生活潦倒,一顆白嫩渾圓的麻糬湯圓,亦只好夫妻二人共享。正如香港近期瘋傳的《麥當勞女生》的故事一樣,能夠持到一個願意跟自己同甘共苦的伴侶,實在是一件讓人感動的事,難怪每日都吸引到不少人慕名而來。

法導寺供奉的神明,以青苔蓋面,據說用清水一澆,可以帶來好運

同樣在小巷之中,露天神社的愛情故事就來得悲壯得多。男主角德兵衛愛上藝妓阿初,不被祝福的愛情,男主角被親戚斷絕關係、被朋友背叛,最後選擇雙雙向向世界告別,向夜晚告別。最後德兵衛以脅差取去阿初之命,再斷去自身生命。






「無論我們相愛或者哀傷,命運與世事皆無法如我們所願。

今天之前我們的心未曾一日舒坦,一夜安適,不為命運多舛的愛情所折磨。」

這個故事後來改編成為《曾根崎情死》,是歌舞伎中是有名的戲劇。而我讀到這裡的時候,就想起大學時期讀過古希臘劇場和莎士比亞的分別。那時候授課的老師跟我們說,莎士比亞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否定了古希臘那種既定命運的概論,而容許主角有不同的性格,而有了不同的結局。《曾根崎情死》也許就像《羅密歐與茱麗葉》一樣,感人的地方並不只在於他們此志不渝的愛情和殉情的勇情,而是在於他們敢於向命運挑戰,敢於作出這份改變,這不是需要更多的力量嗎?我並不是要去鼓吹殉情,只是覺得當一對情侶能夠確認彼此的心意,行自己相信的路,實在是一種浪漫。想不到在大阪的鬧市當中會找到這個浪漫的故事。

時至今日,故事的結局也許沒很多人再去探究,不過就有了很多人來許願,希望戀情順利,希望能與戀人幸福快樂的走下去。不管結果如何,這份願望也是美麗的。

文、圖:Daneil、Siman

想知道更多關於我的故事?請即登上「半個旅遊記者的故事」吧!

圖片由Nikon D5300拍攝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