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舊時香港】油麻地紅磚屋的前世今生
這個抽水站的故事,要由一位叫做查維克的英國工程師說起。查維克與他的父親一樣,都是一名研究城市設計的工程師,在19世紀未先後兩次受英國殖民地部指派,來到香港檢討居住環境、衛生及公共設施。由於香港島當時的公共水務設施十分簡陋,九龍更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居民僱用苦力運水上門或從山井、水溪取水的情況十分普遍(就好像之前所講的薄扶林瀑布),食水的質量和衛生沒有保障。 為了改善香港的衛生情況及公共設施,查維克撰寫了報告書,並提出了幾點建議。當中有關水務的指出了香港政府要改善水務系統管理及統計方法,而且亦應增加水務設施,甚至關閉欠缺管理的水井。
查維克報告書(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
「好嘅唔靈,醜嘅靈」查維克回國後不出幾年,香港接連爆發鼠疫和瘟疫,迫使政府正視香港的衛生及水務問題。 就在急需改善食水衛生的情況下,水務署先後在九龍半島開鑿了三個水井,然後在1895年在上海街建設了抽水站,運用地下水資源,定下了九龍供水系統的基礎。
鼠疫的慘痛教訓,令港府決心改善供水問題(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
油麻地抽水站是在當年的海旁(可想而知後來填海填得幾勁),由數幢樓房組成,包括了機房、蒸汽鍋爐、工場、技工宿舍和工程師辦公室。自投入服務後,抽水站可以為3.5萬人供水,每日約提供35萬加侖食水。 九龍水務署亦推出了水錶量度用水,並加以限制用水及收費,1000加侖收2.5毫,開始了香港的供水收費政策,主要服務對像是軍營、洋樓及紅磡一帶的工廠。(其實比之前的苦力運水服務10加侖收4-10仙為便宜。)
1895年的抽水站原貌(圖片來源﹕The National Archives)
但對於食水本來就是免費的居民來說,他們不太喜歡這個政策,更偷偷的自行從水井駁「旁喉」入屋。 在1901年,政府開始興建九龍水塘和京士柏水庫,在1906年完工。自此之後,抽水站漸漸變得可有可無,便在1910年結束服務。
抽水店之後曾經成為郵局及露宿者之家等。可笑的是,經過了約一百年後,在2000年發展商打算把它清拆時,水務署才發現原來這間小小的紅磚屋是屬於自己的。但幸好的是,抽水店的歷史價值太珍貴,所以最後保留下來。 現存保留下來的紅磚屋,只是抽水站中工程師辦公室。
成為了郵局的抽水站(圖片來源﹕The Nation Archive )
下一次大家經過上海街時,不妨留意一下這座後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物。它的花崗岩構件和拱形遊廊,都值得大家打個卡阿。
想睇更多香港的故事?
Like我地的
想睇更多香港的故事?
Like我地的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wetoasthk
【website】www.wetoasthk.com
【IG】http://instagram.com/wetoa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