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性」色變,避之則吉?

最近,筆者替學生補習時,並發生了一件小事,發生了一件令人不以為然的小事,發生了一件聞「性」色變的小事。

在閒餘的時候,筆者會在補習班為小學生至初中生指導功課及輔導情緒。某日,其中一名於九龍區就讀男校初中的男生甲向筆者「訴苦」。在溫習通識科時,這位開朗的男孩突然化身「少年維特」,筆者見他面有難色,似乎想向筆者盡訴心中情。這位男孩年約12歲,正值青春期,同時,他亦處於性別認同及性傾向認同之交界點。他自小就讀男女校,惟升中派位獲教育局分配到一所男校就讀。無所不談的他平日會向筆者分享校園生活,不過,他向筆者提出一個問題,一個發人深醒的問題,一個痛打香港教育制度的問題:「老師,我在男校就讀會否變成『同志』嗎?」

男生甲憂心忡忡向筆者表達其性傾向認同的問題。於是,筆者向甲反問:「你肯定自己喜愛女生嗎?」那時,男生甲眼神堅定得肯,並不假思索地回答筆者。然而,他得知自己會喜愛女生,對校內『戀人』之擁抱不能接受。在表面上,甲是異性戀者,提出自己喜愛女生,但不得不排除因環境因素而出現「假性同性戀」的可能。無論學生就讀單一性別學校,抑或是男女同校,他們均需面對性傾向認同。

現時,本港支持同志群體經常爭取平權,更在議會中討論性傾向條例,只有少數主動到中、小學推動性教育。雖然香港是揉合中西文化,惟社會對「性」仍當作禁忌,政府、學校及家長只會向下一代灌輸青春期的生理變化、中學生不應談戀愛等議題作性教育,極少就性別認同、性傾向認同與學生深入探討,使社會上充斥了不少好像男生甲這類迷糊少年。

雖然筆者暫時解決男生甲的疑慮,另一名就讀小三的男生乙就有關同志的問題向筆者追問。這位膚色白晳的小男孩以一副天真無邪的眼神凝視著筆者,並再次提問同志的定義。筆者曾經在大學修讀酷兒理論(QUEER THEROY)及女性主義(FEMINISM)等性別課題,但不能一下子解釋太多東西;唯有用比喻簡單闡述同志的定義:「常見的情侶大多以男女為主,但有部份人會喜歡跟性別相同之人談戀愛,與一般情人無異。」

話剛口落,筆者突然回想起小五那年,中文科老師曾在班上略提同志,同志可分為男同志及女同志;他們會跟普通戀人般談戀愛。然而,這位先生給班上同學認識同志,但保守的他對女同志接吻始終不能接受。同時,筆者亦不能就有關同志的問題向這位傳統的先生追問。

未久,男生乙便聞「性」色變,避之則吉,然後他伏案解決那道未完成的千位數加法題。這釀成了一件小事,釀成了一件令人不以為然的小事,釀成了一件聞「性」色變的小事。

筆者慶幸學生主動把性傾向認同和盤托出,並不把將此問題埋藏心底。隨著社會風氣改變,同志婚姻將會成為主流。傳統的性教育將會改革,把性傾向、性別認同等議題帶入校園,而部份具有宗教背景的學校更受到挑戰。筆者冀望宗教背景的學校能包容革新後的性教育,並不希望出現聞「性」色變之事。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