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本來是我們的家,而我們卻成為了難民》
「東涌站再次出現候車人...」
這是每個周未日(甚至是每日)必定出現的新聞報告,或許很多人只是隔岸觀火的觀眾,而我們,則是每天「直擊報導」的人。 住在東涌的我們都體會到,即使港珠澳大橋有多宏偉,都不及現場環境壯觀。
記得以往跟朋友提及自己住在東涌,他們都會說地點太偏遠,當時我只有安慰的說一句「還好吧,環境比較寧靜」。到後來市區/名勝區出現一批又一批的「旅客」,住在市區的朋友會抱怨幾句,而當時的我只能默默歎息,就如同現刻外界看東涌一樣,愛莫能助。
人群從沒有緩和的跡象,甚至要警察到現場維持秩序,有時候我會覺得執法者跟市民是一樣的無奈,有些事情明知道,但苦無實質可行的行動。
旅客在等候擠迫,是因為他們要看橋;我們在避難在逃走,也只是因為他們要看橋。 而那條橋,曾經是我們反對興建的,但最後大橋和它的「連帶項目」,還是要一一呈現眼前。
近日出現了一批「東涌人」,打正什麼「光復」之類的名號,但其實參加的東涌居民並不多,不是我們沈默,而是我們都經歷過,曾經有太多的努力白費過,這一點,我們香港人都體會過。大橋如是,人群如是,黑團如是,鋼筋剪得斷,理卻還亂...
香港可以是好客之都,但相信不可能好客到一個程度,把自己的家也拱手相讓。
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我看著電視螢幕上的喧鬧畫面,然後看了看時間,再揚手向侍應說「埋單」,侍應回答我一句「實山蚊」,然後我付了十三元就離開。
下午五點半了,人群散去,我終於可以回家,回去那個本來寧靜的地方。
外面的接駁巴,其實會否是為我們這些「難民」而設?
============================
Facebook 葦文 Write Man
https://m.facebook.com/writing.with.a.pen/
Fanpiece 葦文 Write Man
http://lifestyle.fanpiece.com/writi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