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了嗎?——26個英文字母看新賽季火箭(二)
準備好了嗎?——26個英文字母看新賽季火箭(二)
之所以用26個英文字母來尋找一些關鍵字,不過只是一個噱頭,從寫完30天細數火箭15將系列之後,我一直希望通過觀看季前賽的比賽,尋找到一個方式和朋友們一起見證新火箭會有哪些改變的地方、哪些讓我們球迷欣喜看到希望的閃光點。個人的專業知識儲備不足以去支撐過深過廣的內容,最多是和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當然在文章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全面或偏頗的觀點,也歡迎熱心的球迷在英語詞彙和錯別字,包括語法的錯誤上多多監督,説明我提高,謝謝!
閒扯了一些廢話,我們還是將主題帶回本系列中來,繼續我們的探究旅程。
“I”——Injury 傷病
每當我提到傷病時,就不禁想起當年的姚麥,如果沒有傷病,他們會如何如何。在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吐槽火箭醫療組,期待引進太陽隊御醫之後,我們依然需要去正視運動員的傷病問題,特別是當下這支火箭。在我們分析很多火箭球員時,不得不在前面加上一個固定詞彙——如果保持健康。
但事實上呢,除了James Harden、Trevor Ariza和Corey Brewer是難得的鐵人之外,火箭夏季的引援都有著傷病的隱患,Ryan Anderson最近三個賽季的出勤率為60.6%,上賽季缺席16場;Eric Gordon最近三個賽季的出勤率為69.1%,上賽季缺席37場;Nene最近三個賽季出勤率為72%,上賽季缺席25場;加上已經開始頻繁受傷病影響的Patrick Beverley,過去三個賽季的出勤率為74.4%,上賽季缺席11場。
我們不得不提前做好傷病的預案,因為上述四人中Patrick Beverley和Ryan Anderson將作為首發,而Eric Gordon和Nene也是非常重要的輪換球員。從目前來看,Mike D'Antoni已經有針對性的對K.J. McDaniels、Pablo Prigioni和Tyler Ennis進行後場輪換的試驗,而其中K.J. McDaniels已經顯現出在Eric Gordon離場後頂上二號位的能力,至少他在防守中對火箭的後場是一個很好的補充;相對來說Ryan Anderson的四號位則存在著隱患,Donatas Motiejunas續約遲遲沒完成,而就如BIMA所說,Montrezl Harrell的進步令人失望,相信球隊和球員本身都有責任。
在前兩場季前賽的比賽中,我們看到Mike D'Antoni更多的是安排Trevor Ariza在輪換時間裡頂上四號位,而Montrezl Harrell和Sam Dekker則作為觀察的對象,出現在剩餘時間的大前位置。我不知道最終教練組將哪一名球員做好傷病或犯規影響後的儲備力量,但我仍希望在後面季前賽中的某個時段,看到火箭派上Nene和Clint Capela的雙塔組合試驗。
“J”——jockey for position:(籃下)卡位
當球隊失去一個場均能提供11.8個籃板的中鋒Dwight Howard後,在球隊中並沒有能找到如此頂尖的護框者時,我們需要火箭隊內的每個球員都參與進來,用積極性去彌補個人能力的缺失,為集體做一些犧牲,去做一些資料統計無法記錄的工作,例如籃板球爭奪時的卡位,將試圖沖搶的對手擋在身後,讓自己的隊友有更好的機會去保護好籃板球。其實在2014-15賽季的火箭,我們曾經看到過他們有這樣的精彩表現。
在Dwight Howard因傷病缺席後,火箭的內線是由2米03場均4.0個籃板的Joey Dorsey(on/off與對手的防守籃板率差值為+5.2%)、2米06場均5.1個籃板的Tarik Black(on/off與對手的防守籃板率差值為+8.8%)、2米13場均5.9個籃板的Donatas Motiejunas(on/off與對手的防守籃板率差值為+2.0%)。他們共同捍衛著火箭的籃下,正是因為內線球員更多的選擇了去和對手肉搏的卡位,我們賽季的籃板球場均輸了0.1個,而上賽季呢?我們場均輸了1.5個,Dwight Howard在on/off與對手的防守籃板率差值僅為1.8%。
新賽季的火箭我們也許會重新看到球隊團結在一起,共同守護在籃下的領土,季前賽中我們也看到了,無論是內內還是較為單薄的Ryan Anderson,還是Trevor Ariza或者James Harden等球員,都在努力的卡住籃下的位置,將籃板球機會留給隊友,留給球隊。
“K”—— KJ McDaniels
就在我們擔心McDaniels會不會因為其進攻端的拙劣表現,被球隊在某一次交易中打包送走時,季前賽的比賽裡,Mike D'Antoni給出了答案。實際上如何去使用他,Brett Brown在76人隊曾經給出過提示,McDaniels不穩定的投射讓他無法類似傳統3D球員那樣,在進攻端作為弱側定點投手使用,而需要更多的利用其速度和爆發力、運動能力上的優勢,在傳切反跑或者溜底線空切等無球戰術上做文章。
但是很可惜的是,無論是Kevin McHale還是J.B.Bickerstaff,都一直沒有給他設計任何相關的戰術,仿佛任何一個球員都需要像一個範本去定位,停下來的McDaniels顯得不知所措,也讓他在防守中的優勢終究因為進攻的短板,被球隊放棄。
我們期待新賽季的KJ McDaniels能在教練組的幫助下,取得長足的進步,不再停留在潛力兩個字上,而是真正的幫助到球隊。
“L”——Locker room 更衣室
提到更衣室,相信從火箭的管理層上下,到經歷過上賽季混亂的球員,包括我們球迷都對更衣室的和諧表示心有餘悸。這也是為什麼莫雷在休賽期曾重點提到過的,球隊需要有“正能量”的球員,這不僅僅是指具備強大影響力的核心球員,同時也包含有著足夠經驗的老將,以及每一個角色球員和新人。
NBA每年都有全聯盟球員票選出來的年度最佳隊友,評價標準為:打球無私、場上場下領袖、行為榜樣等方面,Ryan Anderson2014-15賽季聯盟第4,2015-16賽季聯盟第6;雖然Eric Gordon飽受傷病影響,但他的職業生涯中一直都是一名非常敬業,在球場上敢打敢拼;Nene則是一名優秀的團隊球員,充滿著激情和感染力。
球迷們最難理解的是Pablo Prigioni的作用,誠然他在NBA的成就和威望遠遠達不到能震懾年輕球員的地步,也不可能成為想像中的更衣室領袖。但有一點需要提到的是,一個團隊文化的形成,除了威望的管理,還有著潛移默化的沉澱,Pablo Prigioni的職業態度、訓練刻苦,包括其無時無刻關注著隊友的集體感,都能夠去影響到球隊裡的年輕人。
“M”——move 移動
我們已經厭倦了球隊停滯不動的進攻,再也不想看到James Harden一人單打,其他四個人站樁般圍觀。球隊正式進入到Mike D'Antoni時代,我們需要每個球員都不斷的move起來,run起來,在球場的兩端飛奔。
在季前賽的比賽中,火箭隊開始出現大量的高位擋拆、雙人掩護、無球掩護、側翼空切襲藍,以及弱側的交叉換位,讓我們無比欣喜。當然這一切還只是個開始,我們不會在火箭身上看到類似于馬刺或勇士那樣複雜的戰術配合,Mike D'Antoni的進攻體系更趨近于簡練高效,快捷靈動,這都需要整個球隊都動起來,加快節奏,只有這樣才能打亂對手的防守部署,出現更好的進攻機會。
作為球迷,我希望在火箭的比賽中,高喊著“move”!一個漂亮的移動我們說“Great move!“;後轉身的擺脫我們稱之為“Spin move“。
“N”—— Nenê Hilário
我們對已經34歲的Nene寄予的期望很多,因為我們知道只要他全情投入,進攻端的Nene無所不能。儘管Nene一再表示了對Mike D'Antoni的欣賞,但這個夏天Nene僅僅和球隊簽下了一年的短合同,這也意味著這名老將後面的旅程未必和火箭有關。
Nene是一個很懂得生活的好男人,他明白必須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傷病讓他不再能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而一旦火箭能讓他看到季後賽更高目標的希望,他依然可以變成一頭雄獅,即使他在防守端的退化和體能的下降,都不再適合作為首發的人選,但Nene作為內線最重要的輪換,能給與球隊的幫助很深很廣。
季前賽第二場對陣尼克斯的比賽,其實經驗老道的Pablo Prigioni已經給出了方向。在James Harden下場後,球隊的進攻難以有效串聯起來時,Pablo Prigioni與Nene兩個老油條迅速找到了共鳴,擋拆後將球交給Nene來處理,這不僅是對Pablo Prigioni,同樣可以應用在Patrick Beverley或者Eric Gordon身上。球隊可以將Nene擋拆後接球的位置,從高位向肘位元推近一些,讓Nene去決定自己攻擊籃下,或者在隊友不停的跑位中發現最好的傳球線路。這是目前球隊在年輕的Tyler Ennis還沒有真正成長起來前,最可行也有效的方法。
去相信Nene,他將是籃球場上的羅納爾迪奧。
“O”——offensive rebound 進攻籃板球
2015-16賽季火箭的場均籃板球雖然輸給對手1.5個,但進攻籃板球場均卻能拿下11.3個,排名聯盟第七,這還是建立在火箭鋒線球員運動能力較弱的基礎上。然而在這個進攻籃板球表現的背後卻有著另一個尷尬的資料,火箭攻防轉換防守場均失分達到19分,攻防轉換防守每回合失分1.14分,排名倒數第五,僅優於太陽、國王、湖人和76人四支擺爛球隊,與場均因失誤導致失分19.5分兩項一起,是火箭上賽季防守問題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而我們再觀察一下東西部前兩名球隊在這方面的表現,勇士場均進攻籃板球10.0個,聯盟第21,攻防轉換場均失分16.6分;馬刺9.4個,聯盟第25,攻防轉換場均失分14分;騎士10.6個,聯盟第12,攻防轉換場均失分15.7分;猛龍10.2個,聯盟第19名,攻防轉換場均失分15.9分。
雖然進攻籃板的爭奪未必是導致攻防轉換防守不力的全部原因,但馬刺和老鷹在Gregg Popovich的影響下,考慮到鋒線的運動能力和快速退防需要,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放棄進攻籃板,和馬刺一樣,老鷹場均僅有8.3個進攻籃板,排名聯盟墊底,但他們卻保障了攻防轉換的場均失分僅14.4分,僅高於馬刺,排名聯盟第二。
儘管Clint Capela有著極好的進攻籃板率,但他的體能問題擺在檯面上,個人認為在進攻籃板的問題上,聯繫到火箭陣容的實際情況,是可以考慮借鑒馬刺的。
“P”——Pick-&-roll 擋拆戰術
籃球中的基本進攻戰術之一,進攻隊員給持球的隊友作掩護叫"set a pick",然後掩護隊員向籃下移動叫"roll",再接隊友的傳球,在無人防守的情況下投籃。德安東尼的進攻體系中絕大部分都是由擋拆發起,從中衍生出各種不同的執行方式。
2015-16賽季火箭的擋拆持球進攻占比僅為13.3%,每回合得分0.84分;擋拆順下進攻占比僅4.9%,聯盟墊底,每回合得分1.02分;
來到擋拆防守端,擋拆持球防守占比13.3%,每回合失分0.75分,排名聯盟第四;擋拆順下防守占比5.8%,每回合失分0.98分,排名聯盟第六。
實際上火箭的擋拆無論是攻防,都具備著比較高的水準,真正影響的是進攻占比(擋拆進攻占比共計18.2%)。新賽季的火箭將大大提高擋拆進攻的比例,發揮James Harden在突投結合上的巨大優勢(上賽季的哈登擋拆進攻每回合得分0.97分,有效命中率49.2%,效率優於聯盟91.4%)。在球隊補充了空間投手和Nene這樣擅長利用擋拆的內線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利用好James Harden,通過技戰術的支持,給場上每名球員都創造更好、更輕鬆的得分機會。
“Q”——Quarter 節
我們都知道NBA的比賽是分為四節的,在這裡提到關鍵字“節”也主要討論比賽的最後第四節,決定比賽勝負的重要時刻。我們試圖去通過職業生涯第四節中火箭球員們的場均得分與真實命中率,作為參考來看看哪些球員適合擔任關鍵時刻的得分手。
James Harden職業生涯第四節場均的得分為4.99分,排名在NBA球員的第10位元(只記錄了2000年之後的資料),真實命中率59.9%,這個真實命中率卻是超過了前8位第四節得分手的。James Harden需要追趕的是身後場均第四節4.95分,但真實命中率高達63%的MVP球员Stephen Curry。Eric Gordon排名第111位,場均3.27分,真實命中率56%。
上賽季的火箭第四節極度依賴James Harden的個人單打,也創造了James Harden聯盟第一的第四節得分,但真實命中率仍徘徊在60%之內。新賽季火箭的關鍵球、關鍵戰術該如何設計、如何執行,這就只能留給教練組慢慢去謀劃了。
PS: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索我的微信公眾號“姚曳雜談”,或直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點擊關注!
之所以用26個英文字母來尋找一些關鍵字,不過只是一個噱頭,從寫完30天細數火箭15將系列之後,我一直希望通過觀看季前賽的比賽,尋找到一個方式和朋友們一起見證新火箭會有哪些改變的地方、哪些讓我們球迷欣喜看到希望的閃光點。個人的專業知識儲備不足以去支撐過深過廣的內容,最多是和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當然在文章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全面或偏頗的觀點,也歡迎熱心的球迷在英語詞彙和錯別字,包括語法的錯誤上多多監督,説明我提高,謝謝!
閒扯了一些廢話,我們還是將主題帶回本系列中來,繼續我們的探究旅程。
“I”——Injury 傷病
每當我提到傷病時,就不禁想起當年的姚麥,如果沒有傷病,他們會如何如何。在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吐槽火箭醫療組,期待引進太陽隊御醫之後,我們依然需要去正視運動員的傷病問題,特別是當下這支火箭。在我們分析很多火箭球員時,不得不在前面加上一個固定詞彙——如果保持健康。
但事實上呢,除了James Harden、Trevor Ariza和Corey Brewer是難得的鐵人之外,火箭夏季的引援都有著傷病的隱患,Ryan Anderson最近三個賽季的出勤率為60.6%,上賽季缺席16場;Eric Gordon最近三個賽季的出勤率為69.1%,上賽季缺席37場;Nene最近三個賽季出勤率為72%,上賽季缺席25場;加上已經開始頻繁受傷病影響的Patrick Beverley,過去三個賽季的出勤率為74.4%,上賽季缺席11場。
我們不得不提前做好傷病的預案,因為上述四人中Patrick Beverley和Ryan Anderson將作為首發,而Eric Gordon和Nene也是非常重要的輪換球員。從目前來看,Mike D'Antoni已經有針對性的對K.J. McDaniels、Pablo Prigioni和Tyler Ennis進行後場輪換的試驗,而其中K.J. McDaniels已經顯現出在Eric Gordon離場後頂上二號位的能力,至少他在防守中對火箭的後場是一個很好的補充;相對來說Ryan Anderson的四號位則存在著隱患,Donatas Motiejunas續約遲遲沒完成,而就如BIMA所說,Montrezl Harrell的進步令人失望,相信球隊和球員本身都有責任。
在前兩場季前賽的比賽中,我們看到Mike D'Antoni更多的是安排Trevor Ariza在輪換時間裡頂上四號位,而Montrezl Harrell和Sam Dekker則作為觀察的對象,出現在剩餘時間的大前位置。我不知道最終教練組將哪一名球員做好傷病或犯規影響後的儲備力量,但我仍希望在後面季前賽中的某個時段,看到火箭派上Nene和Clint Capela的雙塔組合試驗。
“J”——jockey for position:(籃下)卡位
當球隊失去一個場均能提供11.8個籃板的中鋒Dwight Howard後,在球隊中並沒有能找到如此頂尖的護框者時,我們需要火箭隊內的每個球員都參與進來,用積極性去彌補個人能力的缺失,為集體做一些犧牲,去做一些資料統計無法記錄的工作,例如籃板球爭奪時的卡位,將試圖沖搶的對手擋在身後,讓自己的隊友有更好的機會去保護好籃板球。其實在2014-15賽季的火箭,我們曾經看到過他們有這樣的精彩表現。
在Dwight Howard因傷病缺席後,火箭的內線是由2米03場均4.0個籃板的Joey Dorsey(on/off與對手的防守籃板率差值為+5.2%)、2米06場均5.1個籃板的Tarik Black(on/off與對手的防守籃板率差值為+8.8%)、2米13場均5.9個籃板的Donatas Motiejunas(on/off與對手的防守籃板率差值為+2.0%)。他們共同捍衛著火箭的籃下,正是因為內線球員更多的選擇了去和對手肉搏的卡位,我們賽季的籃板球場均輸了0.1個,而上賽季呢?我們場均輸了1.5個,Dwight Howard在on/off與對手的防守籃板率差值僅為1.8%。
新賽季的火箭我們也許會重新看到球隊團結在一起,共同守護在籃下的領土,季前賽中我們也看到了,無論是內內還是較為單薄的Ryan Anderson,還是Trevor Ariza或者James Harden等球員,都在努力的卡住籃下的位置,將籃板球機會留給隊友,留給球隊。
“K”—— KJ McDaniels
就在我們擔心McDaniels會不會因為其進攻端的拙劣表現,被球隊在某一次交易中打包送走時,季前賽的比賽裡,Mike D'Antoni給出了答案。實際上如何去使用他,Brett Brown在76人隊曾經給出過提示,McDaniels不穩定的投射讓他無法類似傳統3D球員那樣,在進攻端作為弱側定點投手使用,而需要更多的利用其速度和爆發力、運動能力上的優勢,在傳切反跑或者溜底線空切等無球戰術上做文章。
但是很可惜的是,無論是Kevin McHale還是J.B.Bickerstaff,都一直沒有給他設計任何相關的戰術,仿佛任何一個球員都需要像一個範本去定位,停下來的McDaniels顯得不知所措,也讓他在防守中的優勢終究因為進攻的短板,被球隊放棄。
我們期待新賽季的KJ McDaniels能在教練組的幫助下,取得長足的進步,不再停留在潛力兩個字上,而是真正的幫助到球隊。
“L”——Locker room 更衣室
提到更衣室,相信從火箭的管理層上下,到經歷過上賽季混亂的球員,包括我們球迷都對更衣室的和諧表示心有餘悸。這也是為什麼莫雷在休賽期曾重點提到過的,球隊需要有“正能量”的球員,這不僅僅是指具備強大影響力的核心球員,同時也包含有著足夠經驗的老將,以及每一個角色球員和新人。
NBA每年都有全聯盟球員票選出來的年度最佳隊友,評價標準為:打球無私、場上場下領袖、行為榜樣等方面,Ryan Anderson2014-15賽季聯盟第4,2015-16賽季聯盟第6;雖然Eric Gordon飽受傷病影響,但他的職業生涯中一直都是一名非常敬業,在球場上敢打敢拼;Nene則是一名優秀的團隊球員,充滿著激情和感染力。
球迷們最難理解的是Pablo Prigioni的作用,誠然他在NBA的成就和威望遠遠達不到能震懾年輕球員的地步,也不可能成為想像中的更衣室領袖。但有一點需要提到的是,一個團隊文化的形成,除了威望的管理,還有著潛移默化的沉澱,Pablo Prigioni的職業態度、訓練刻苦,包括其無時無刻關注著隊友的集體感,都能夠去影響到球隊裡的年輕人。
“M”——move 移動
我們已經厭倦了球隊停滯不動的進攻,再也不想看到James Harden一人單打,其他四個人站樁般圍觀。球隊正式進入到Mike D'Antoni時代,我們需要每個球員都不斷的move起來,run起來,在球場的兩端飛奔。
在季前賽的比賽中,火箭隊開始出現大量的高位擋拆、雙人掩護、無球掩護、側翼空切襲藍,以及弱側的交叉換位,讓我們無比欣喜。當然這一切還只是個開始,我們不會在火箭身上看到類似于馬刺或勇士那樣複雜的戰術配合,Mike D'Antoni的進攻體系更趨近于簡練高效,快捷靈動,這都需要整個球隊都動起來,加快節奏,只有這樣才能打亂對手的防守部署,出現更好的進攻機會。
作為球迷,我希望在火箭的比賽中,高喊著“move”!一個漂亮的移動我們說“Great move!“;後轉身的擺脫我們稱之為“Spin move“。
“N”—— Nenê Hilário
我們對已經34歲的Nene寄予的期望很多,因為我們知道只要他全情投入,進攻端的Nene無所不能。儘管Nene一再表示了對Mike D'Antoni的欣賞,但這個夏天Nene僅僅和球隊簽下了一年的短合同,這也意味著這名老將後面的旅程未必和火箭有關。
Nene是一個很懂得生活的好男人,他明白必須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傷病讓他不再能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而一旦火箭能讓他看到季後賽更高目標的希望,他依然可以變成一頭雄獅,即使他在防守端的退化和體能的下降,都不再適合作為首發的人選,但Nene作為內線最重要的輪換,能給與球隊的幫助很深很廣。
季前賽第二場對陣尼克斯的比賽,其實經驗老道的Pablo Prigioni已經給出了方向。在James Harden下場後,球隊的進攻難以有效串聯起來時,Pablo Prigioni與Nene兩個老油條迅速找到了共鳴,擋拆後將球交給Nene來處理,這不僅是對Pablo Prigioni,同樣可以應用在Patrick Beverley或者Eric Gordon身上。球隊可以將Nene擋拆後接球的位置,從高位向肘位元推近一些,讓Nene去決定自己攻擊籃下,或者在隊友不停的跑位中發現最好的傳球線路。這是目前球隊在年輕的Tyler Ennis還沒有真正成長起來前,最可行也有效的方法。
去相信Nene,他將是籃球場上的羅納爾迪奧。
“O”——offensive rebound 進攻籃板球
2015-16賽季火箭的場均籃板球雖然輸給對手1.5個,但進攻籃板球場均卻能拿下11.3個,排名聯盟第七,這還是建立在火箭鋒線球員運動能力較弱的基礎上。然而在這個進攻籃板球表現的背後卻有著另一個尷尬的資料,火箭攻防轉換防守場均失分達到19分,攻防轉換防守每回合失分1.14分,排名倒數第五,僅優於太陽、國王、湖人和76人四支擺爛球隊,與場均因失誤導致失分19.5分兩項一起,是火箭上賽季防守問題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而我們再觀察一下東西部前兩名球隊在這方面的表現,勇士場均進攻籃板球10.0個,聯盟第21,攻防轉換場均失分16.6分;馬刺9.4個,聯盟第25,攻防轉換場均失分14分;騎士10.6個,聯盟第12,攻防轉換場均失分15.7分;猛龍10.2個,聯盟第19名,攻防轉換場均失分15.9分。
雖然進攻籃板的爭奪未必是導致攻防轉換防守不力的全部原因,但馬刺和老鷹在Gregg Popovich的影響下,考慮到鋒線的運動能力和快速退防需要,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放棄進攻籃板,和馬刺一樣,老鷹場均僅有8.3個進攻籃板,排名聯盟墊底,但他們卻保障了攻防轉換的場均失分僅14.4分,僅高於馬刺,排名聯盟第二。
儘管Clint Capela有著極好的進攻籃板率,但他的體能問題擺在檯面上,個人認為在進攻籃板的問題上,聯繫到火箭陣容的實際情況,是可以考慮借鑒馬刺的。
“P”——Pick-&-roll 擋拆戰術
籃球中的基本進攻戰術之一,進攻隊員給持球的隊友作掩護叫"set a pick",然後掩護隊員向籃下移動叫"roll",再接隊友的傳球,在無人防守的情況下投籃。德安東尼的進攻體系中絕大部分都是由擋拆發起,從中衍生出各種不同的執行方式。
2015-16賽季火箭的擋拆持球進攻占比僅為13.3%,每回合得分0.84分;擋拆順下進攻占比僅4.9%,聯盟墊底,每回合得分1.02分;
來到擋拆防守端,擋拆持球防守占比13.3%,每回合失分0.75分,排名聯盟第四;擋拆順下防守占比5.8%,每回合失分0.98分,排名聯盟第六。
實際上火箭的擋拆無論是攻防,都具備著比較高的水準,真正影響的是進攻占比(擋拆進攻占比共計18.2%)。新賽季的火箭將大大提高擋拆進攻的比例,發揮James Harden在突投結合上的巨大優勢(上賽季的哈登擋拆進攻每回合得分0.97分,有效命中率49.2%,效率優於聯盟91.4%)。在球隊補充了空間投手和Nene這樣擅長利用擋拆的內線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利用好James Harden,通過技戰術的支持,給場上每名球員都創造更好、更輕鬆的得分機會。
“Q”——Quarter 節
我們都知道NBA的比賽是分為四節的,在這裡提到關鍵字“節”也主要討論比賽的最後第四節,決定比賽勝負的重要時刻。我們試圖去通過職業生涯第四節中火箭球員們的場均得分與真實命中率,作為參考來看看哪些球員適合擔任關鍵時刻的得分手。
James Harden職業生涯第四節場均的得分為4.99分,排名在NBA球員的第10位元(只記錄了2000年之後的資料),真實命中率59.9%,這個真實命中率卻是超過了前8位第四節得分手的。James Harden需要追趕的是身後場均第四節4.95分,但真實命中率高達63%的MVP球员Stephen Curry。Eric Gordon排名第111位,場均3.27分,真實命中率56%。
上賽季的火箭第四節極度依賴James Harden的個人單打,也創造了James Harden聯盟第一的第四節得分,但真實命中率仍徘徊在60%之內。新賽季火箭的關鍵球、關鍵戰術該如何設計、如何執行,這就只能留給教練組慢慢去謀劃了。
PS: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索我的微信公眾號“姚曳雜談”,或直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