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最值得期待的三種力量
創造一個切切實實改變人類生活的產品通常都是過程曲折的。大致可以分為這幾個階段,基礎科學的探索和突破;高校實驗室或者軍工領域的小規模實戰,企業開始介入,嘗試打開新的市場;某家公司率先推出一款成功產品,得到大眾市場的認可;市場點燃,眾人開始跟進,產品逐漸普及。這裏的每一步寫起來只有幾個字,但在現實中意味着好多優秀人才幾十年的努力。
以互聯網為例。先是有以香農、圖靈為代表的一眾科學家在通信、計算領域取得理論突破;接着ARPA出於冷戰考慮創建了ARPA網,並逐步擴展到美國高校;之後互聯網開始向公眾開放,萬維網開始興起並逐漸一統天下;隨之而來的是現象級的Netscape,這一次互聯網真正開始進入大眾;後來微軟也推出了IE,多方力量開始進場,互聯網開始改變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
正因為過程的艱辛,這類產品的出現頻率是很低的,十年裏能出一個已經很不錯了。07年的iPhone算是一個,這幾年也有不少亮眼的選手,但是最終還是暗了下去,沒能點亮新的時代。斗轉星移,明年也就是2015年,我覺得有三股力量可能會現出真身,推出自己的第一個“代言人”,在大眾市場上掀起軒然大波。
第一個是Apple Watch,他代言的是“更小更強大的個人計算設備”,曾經代言過這一角色的還有第一代Macintosh和iPhone。人類總是需要更強大更便攜的計算設備,直到把計算機植入腦中為止。Macintosh讓普通人可以在自家裏使用計算機,iPhone讓我們把計算機放到口袋裏,走到哪用到哪,Apple Watch延續了這一使命,這一次,它希望讓我們把計算機隨身佩戴在手腕上,除了睡覺,隨叫隨到,開機解鎖都省了,一抬手,你需要的信息就在眼前。
在Apple Watch之前,已經有不少人開始探索隨身可穿戴的計算設備對人類有何影響, 比如Steve Maan就戴着自制的電子眼睛生活了好久,後來有了Google Glass,可惜後續的發展不太樂觀,Android Wear也面臨類似的處境,不温不火,總共出貨量還不到100萬,原因有很多,比如不好看,沒啥用,國內用不了。
Apple Watch可能是個轉折點。據供應鏈內部人士透露,Apple Watch明年預計出貨量會有一千多萬。如果真能出這麼多,對可穿戴市場是一個極大的利好。蘋果會利用自己的品牌和影響力點燃這個市場,第三方開發者也會加入以完善內容生態,其他廠商自然也不會閒着,有了Apple Watch作為支點,其他人可以依託它開發周邊的產品,就像現在的許多新硬件是依託智能手機的普及而興起的一樣。
現在説Apple Watch能夠成功還早。不過蘋果在可穿戴計算這條賽道上已經有了很多優勢,都加成到了Apple Watch身上。軟硬件一體化設計使得Apple Watch在許多方面都要超出同類產品。Apple Watch有自己的芯片S1,集成度和定製度都很高,在交互上,Apple Watch重新定製了一套規則,force touch讓點按能夠區分開來,digital crown的放大縮小操作,還有Glance的一覽式信息展示,以及Taptic Engine對振動的精細化區分,這些元素加起來顯示出蘋果對這款設備是rethink過的。之前能獲此殊榮的產品,幾乎個個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當然,Apple Watch也可能碰到類似Android wear的處境,市場反應不冷不熱,也許消費者還是覺得它難看、沒用或者太貴...也許Apple Watch就此一蹶不振,也可能在迭代之後重生。關鍵就看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