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不會告訴你的十件事:人們對蘋果的狂熱在退潮


7. “別上我們軟性推銷的當。”

去年夏季,加洛(Carmine Gallo)和八十歲的老岳父一起來到了加州普萊森頓的蘋果店,店員迅速發現這位耄耋老人是一位攝影師,於是便以iPad相冊為切入點開始介紹起來。加洛曾經著有《蘋果體驗:果粉煉成秘訣》(The Apple Experience: Secrets to Building Insanely Great Customer Loyalty)一書,他的評價是:“蘋果店面的專業人員都受過專門的培訓,被告知店面即舞台,他們必須了解觀眾,隨時更改劇本,以滿足觀眾的需求。他們幹得棒極了。”
藝術品商人奧哈羅蘭(James O'Halloran)則在舊金山蘋果店有過一段難忘的經歷。他拿著一塊破碎的iP​​od走向天才吧時,那裡的一位工作人員一邊說著“這個拿來做鎮紙還是很酷的”,一邊迅速為他拿出了一部新的。

這些故事恰如其分地凸顯了人們蘋果店面體驗中的兩個重要因素:首先,蘋果的銷售人員知道,如果你的親友想要蘋果的產品,你就會也想要;其次,他們從來不用各種技術術語來使消費者抓狂。 《品牌洗腦》(Brandwashed)是一部研究企業引誘消費者的專著,其作者林德斯特羅姆(Martin Lindstrom)對蘋果店面工作人員的評價是:“他們一開始總是先詢問你的生活方式和你的需求。他們營造的這種情緒氛圍使你很難對他們的產品說不。”他介紹說,其他科技產品店面都更加專注於價格和科技特性,但是最近也開始逐漸學習蘋果的做法。

那些華麗的,未來主義的設計,也是蘋果零售店令人著迷的一個重要原因。專家們指出,現在包括百思買在內,許多其他的同行也都在藉鑑他們的風格了。 “進入這華美的,如夢幻一般的銷售環境,人們很容易會忘記外面的世界。”巴黎高等商學院營銷學教授洛瑞(Tina Lowrey)指出,“他們對產品產生出尊崇的情緒,就像置身教堂一樣。”這些方法顯然是行之有效的。蘋果的零售店在美國大連鎖​​店中,堪稱是最會賺錢的之一。數據及研究公司eMarketer Retail今年5月的調查報告顯示,過去十二個月當中,美國蘋果店每平方英尺產生的銷售額大約是4551美元,即便那些奢侈品零售商也往往不及。

8. “再見,iTunes——下載將死。”

2001年,蘋果推出iPod,2003年又推出iTunes,就此徹底顛覆了音樂行業。不過,屬於數字音樂下載的日子很可能已經屈指可數了。 Nielsen SoundScan的數據顯示,2013年,數字音樂下載出現了史上首次下滑,而且這一趨勢還延續到了2014年當中。去年,數字音樂單曲銷售量下滑6%,至12億6000萬,專輯也從前一年的1億1770萬下滑到1億1760萬。

與此同時,流媒體音樂則呈現方興未艾的勢頭,但流媒體音樂能夠帶來的收入卻明顯不及數碼音樂。 Nielsen發現,2013年當中,流媒體音樂的銷售猛增到1181億首單曲,增幅32%。

專家們指出,與流媒體服務相比,數字音樂文件的下載就顯得太過麻煩,受到諸多限制,而且價格還要高不少。面對著這一趨勢,蘋果正在努力,爭取不要落伍。 6月間,他們斥資30億美元收購了Beats Electronics,後者的業務除了耳機還有流媒體。庫克當時曾經表示,這一收購將幫助蘋果“繼續創造全世界最有創新性的音樂產品及服務”。 Beats的收費是每月9.99美元即可無限制使用,或者每月15美元,就可以享受他們與AT&T合作的家庭計劃。 2013年9月,蘋果推出了iTunes Radio,個人理財網站Bankrate.com的華盛頓總編輯漢力克(Mark Hamrick)對此的評價是,“這個派對蘋果已經遲到了”。

當然,人們在音樂上花很多錢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了。羅格斯大學的辛里奇表示:“現在已經沒有誰會為音樂花成千上萬美元了。”媒體及技術分析公司Midia Research今年8月的研究報告顯示,儘管現在30%的消費者都可以歸為流媒體音樂用戶,但他們當中真正花錢的其實只有五分之一。近四分之一的流媒體音樂用戶曾經每月至少購買一張專輯,但現在早已不是那樣了。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 1 2 3 4 5 >